李艳(右)在创作出大量创新的湘绣产品之际,也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绣娘,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气息。章帝 摄
红网时刻新闻3月18日讯(通讯员 邬振 周靓)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认定942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长沙县湘龙街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李艳入选。
湘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在艺术上得到广泛认可,成为重要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纽带,还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潜力。
李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绣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扎根湘绣四十余年,李艳突破传统色彩、针法,对湘绣艺术进行大胆创新,打开年轻人市场,赋予湘绣新的生命力,让湘绣从“小众”跃然“大众”眼前。
1985年,湖南师范大学油画专业毕业的李艳踏入湖南省湘绣研究所,从此与针线结缘。面对700多种绣线色彩交织的“色彩迷宫”,她以油画功底重构湘绣语言:张家界写生时捕捉的晨光幻影,化作人民大会堂珍藏的《张家界》;传统平针刺绣的呆板虎纹,因融入光影结构蜕变为栩栩如生的《虎凝》。“绣画相通,要让颜色呼吸,让针脚起舞。”李艳的创新让湘绣从平面纹样升华为立体灵动的艺术生命。
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既要具备“一枝独秀”的能力,又要有“花开满园”的担当。如今,李艳在长沙县湘龙街道湘绣城创办的“李艳刺绣艺术馆”已成为非遗基地,在创作出大量创新的湘绣产品之际,也培养了一批技艺精湛的绣娘,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气息。
李艳坦言:“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让世界看见湘绣的美。”从人民大会堂的恢宏巨制到春晚舞台的灵动光影,从传统虎纹的重塑到文创产品的开发,她用四十年坚守诠释非遗守护者的时代使命,更以创新视野架起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近年来,湘龙街道坚持为非遗护航,以打造“湘绣一条街”为契机,通过人才、硬件、软件三方发力,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在传承千年湘绣文化的同时,不断注入创新力量,全力打造湘绣全产业生态链。”湘龙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将紧扣“商贸服务引领区、文化产业承接区、宜居城市标杆区”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深化“校企共建”模式,加速“湘绣+科技”融合,撬动更多非遗消费新场景,推动产业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邬振 周靓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