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慢行万亩花海 邂逅“金色浪漫”

  春光正好,茶亭花海美丽宜居村庄片区,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与周边的惜字塔、巍峨的青山、古朴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春光正好,茶亭花海美丽宜居村庄片区,万亩油菜花竞相绽放,与周边的惜字塔、巍峨的青山、古朴的村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春光正好,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茶亭花海美丽宜居村庄片区,万亩油菜花海如金色织锦铺展在山水间。3月21日,2025年长沙市望城区“相约茶亭 花满星城”第五届茶亭花海文化艺术季将在此启幕,预计推出十余项特色活动迎接八方游客。片区依托山水人文资源与农旅融合实践,目前已成为长株潭都市圈近郊游的热门目的地。

“花样经济”带动群众增收

目前,茶亭花海已从500亩扩产到2.5万亩,种植品种也从单一的油菜花到桃花、荷花、紫云英等“群芳争艳”,通过科学轮作与品种优化,花期从春季延伸至四季,打造出“月月有花开、季季景不同”的立体花海景观。

“看花海、品土菜、住庭院”成为茶亭乡村休闲游的新风尚。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当地打造出60余家“一户一庭院、一院一特色”的五彩庭院。谭家园村的“乡邻土鸡馆”由老宅改造而成,柴火灶炖出土鸡的鲜香,吸引游人无数,更拓宽了以湘黄鸡为代表的本地农货销路。同村,返乡青年谭葑姣打造的“某谭小院”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坐在满目金黄的庭院中品茶读书,感受“茶亭版李子柒小院”的田园诗意……

如今,这些庭院不仅是游客的“诗意栖居地”,更成为村集体增收的“黄金屋”。“花海是风景,也是产业引擎,已带动农旅综合收入超2000万元。”茶亭镇相关负责人说。

“薯夫妻”品牌创始人姚栋夫妇的故事更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典型。他们将传统红薯粉加工升级为非遗体验工坊,将毫不起眼的红薯变成了“金饽饽”,形成一条富农产业链,从红薯种植到红薯深加工,公司年产值近千万元。“花海带来的人气与流量,不仅带动了饮食、民宿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增收途径。”姚栋感慨道。

让“流量”变“留量”

为承接“花海流量”,片区也正全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6米宽的沥青环线道路全线亮化绿化,串联起花海、民宿与古塔;4个雷锋驿站提供导览、休憩服务,8处生态停车场、10座旅游厕所解决“停车难”“如厕难”痛点;6个文化健身广场成为村民跳舞健身、游客夜游聚会的活力空间。此外,乡创中心定期举办文旅培训,孵化出大量本土品牌,让“流量”变“留量”。

“塔树共生,天下奇观!”片区内,惜字AAA景区以惜字塔为核心,成为必打卡的文旅IP。这座清代石塔顶端生长着一株百年古树,根系与塔身交织,形成“塔中有树、树中有塔”的奇景。以惜字塔为核心,当地还挖掘“惜字、惜时、惜缘”文化,建成惜字文化馆等配套,推出塔下读书会、古树祈福等活动。

此外,茶亭镇还依托节会,积极与大学合作,推出花田音乐节、乡创市集、乡村欢乐跑、网红打卡点等各类新潮玩法。青年设计师谭剑打造的“我爱茶亭”英文艺术装置、“鲜花和坦途,来日与方长”等打卡点设计,为传统村落注入现代美学基因。

“我们不仅要让游客‘来看花’,更要‘留下来’。”茶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片区计划引入民宿集群,完善智慧旅游服务,并积极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场景多样的庭院产业集群,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

从“一季花”到“四季景”,从“种田地”到“卖风景”,长沙市茶亭花海美丽宜居村庄片区正以花海为卷、庭院为笔、文化为魂,勾勒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乡村图景。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祝林灿 刘友琼

编辑:韩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