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金晶 赵佳慧 长沙报道
6月9日,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长沙县㮾梨街道花园村邻长廖岳云的“红马甲”就已闪现在花园村的田垄间。查看田地里的农作物生长情况、看看大屋组乡村小道的路面情况、问候乡里乡亲的生活近况……这位乡村能人“闲不住”。
从清除“生态入侵者”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攻坚战场,到暴雨中背起独居老人的温暖脊梁,廖岳云通过带头干、领着干、帮着干,架起党群“连心桥”,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㮾梨街道花园村邻长廖岳云正在田地里清除一枝黄花。
“邻长献策”巧治理 黄花地变希望田
花园村大屋组属于农村片区,每到春夏之际,加拿大一枝黄花便会呈扩散趋势,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困扰。近年来,㮾梨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联合花园村,通过采取人工铲除、机械挖除、化学除治等措施进行“地毯式”搜索和铲除。
近日,在花园村47号网格党支部的阵地,一场别开生面的“邻长献策”讨论活动正在进行。
在这场献策活动中,大屋组的邻长、党员志愿者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提出了清除一枝黄花的建议:“由于去年我们采用传统的拔除作业,难免有已经成熟的一枝黄花种子落入泥土中,现在萌芽而出,我们是不是能采取更加稳妥的方式来处理?”“目前植株正值生长期,尚未开花、结种。我们可以趁现在它刚刚萌芽,连根拔起并捡除,带出农田外集中销毁。”
廖岳云在“邻长献策”会上亮出科学治理方案:咱们要打组合拳——人工铲除浅层根系,机械深挖潜在威胁,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话音未落,老党员何新军拍案叫好:“这法子治标更治本!”
随即,花园村20余位由邻长、党员志愿者组成“护绿突击队”,在廖岳云开来的挖掘机轰鸣中开启生态“保卫战”。他们创新区分已处理、待复查、需用药区域。当最后一批装袋的入侵植物运离农田时,廖岳云抓起一把土笑道:“如果这儿种上生态蔬菜,咱们的‘生态债’就变成‘绿色存折’了!”
因植株的生长繁殖特性,这次整治横跨一年。廖岳云提出一枝黄花治理建议的背后,是他对服务群众的执着信念,也是落实“群众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写照。
破局开路显担当 泥泞中蹚出连心路
“廖岳云不仅是我们村民小组的组长,同时还是入党积极分子,也是联系我们家的‘邻长’,这次修路多亏了他!”近日,花园村大屋组的一条乡村小道有了新变化,在廖岳云的积极推动下,原本因沉降、开裂难行的组级小道,得到全面修缮。
去年9月,大屋组多户群众反映组内路面因连续降雨遭受严重损坏。路面裂缝密布,坑洼不平,部分路基甚至被雨水冲垮,安全隐患显而易见。
作为邻长的廖岳云深知,这条承载着村民日常通行的组级小道,不仅是学童往返的必经之路,更是村民们外出务工的“经济动脉”,关系着群众切身利益。
针对群众反映的村道损坏坑洼问题,廖岳云积极付诸行动,自掏腰包准备沥青等材料,在大家的积极配合下,对该条小道进行了简单的翻新,他细致地排查每一个隐患点,对塌陷的路面进行精确的填充和夯实,以确保道路的平整与坚固。
此外,排水系统也得到了全面的清理和疏通,从而有效减少积水对道路通行的影响。村民们的出行变得更为安全和便捷,大家的脸上都绽放出满意的笑容。
防汛排涝真作为 浊浪里托起安全岛
“以后汛期涨大水,我再也不怕积水把电器、家具都浸坏了。”去年夏天,长沙地区连降暴雨,各水系水位持续上涨。由于大屋组排水沟老化和堵塞,汛期时大量雨水无法顺利排出,导致大屋组部分居民家内涝严重。
发现险情当天,廖岳云正在“一日三巡”。上午10点巡查至老党员何志杰家中时,两位年近80岁的老人在家看着马上淌进家门口的雨水干着急,一楼冰箱已浸泡在混着泥沙的积水中。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立即打电话给何志杰的儿子转移老人至安全地带,另一方面组织几名青年邻长组成抢险队,众人采用“接龙传递”方式将冰箱、麻将机等重物转移至安全区域。
“希望能够新修一条排水沟。”廖岳云了解到村民诉求后,立即上报㮾梨街道和花园村。他利用自己有挖机的优势开槽挖沟,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对排水沟渠及旁边的淤泥、垃圾杂物进行“地毯式”清理。
经过两天的紧张施工,大屋组排水沟彻底“大变身”,居民家排水沟堵塞问题得到了解决。
从“生态债”到“绿色存折”的创新实践,从“泥泞小道”到“民心通途”的暖心蜕变,从“风雨飘摇”到“安全港湾”的安全守护,从“陌邻陌生”到“睦邻花开”的治理创新……乡村能人廖岳云源自泥土、扎根邻里的治理智慧,在新时代的乡村沃野上,解答了属于奋斗者的幸福密码。
来源:红网
作者:金晶 赵佳慧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