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蓝思科技投入巨资推动从“蓝思制造”迈向“蓝思智造”。图为检验产品的蓝思科技工作人员。易亿 摄
长沙5家本土企业上榜!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联合发布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企业,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楚天科技和山河智能等长沙企业榜上有名,数量位居中部第一。从整体数量来看,长沙是榜单中为数不多拥有5家上榜企业的城市之一。奠定这一地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政府引导、有企业意愿,二者缺一不可。
智能制造成熟度不断提升
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数量长沙居省会城市首位。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一位彭姓工程师从2015年就当起了“医生”,为长沙制造业企业提供工业诊断服务,精准地帮助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也见证着长沙智能制造企业群的壮大,“我记得刚开始时,全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只有30家,到现在已经有上千家了。”该工程师介绍。
在他看来,长沙智能制造企业数量增加的同时,智能制造成熟度也在不断提升。从长沙跻身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榜单的企业数量就能知道,即使放眼全国,湖南和长沙入选企业的数量也值得称道。
从城市分布来看,长沙5家,全国第一;深圳和杭州各4家,全国第二;武汉3家,全国第三。(北京、上海是省级单元,未列入城市统计)。
除了上述5家本土企业,榜单中还有比亚迪、中国中车、特变电工、吉利控股、大族激光也在长沙、株洲、衡阳和湘潭等地布局重要产业基地,且都成为当地智能制造的典型。
推动智能制造扩面、深耕与融合
上述彭姓工程师告诉记者,长沙智能制造企业数量之所以能在榜单中位列前茅,他认为,一是智能制造起步早,二是长沙制造业有基础,企业有需求,三是坚持不跟风式发展,持之以恒地推进智能制造。
事实确实如此。2015年、2017年、2020年,长沙先后出台了三个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推动智能制造扩面、深耕与融合。
去年,《长沙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提出实施智能制造赋能行动,围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显著增强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建立良好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今年4月19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实施数字赋能工程,加快产业数字化,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智能车间,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
除了政府引导,在全市智能制造的浪潮中,制造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主角。三一对于智能制造的追求十分执着,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企业未来“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关键。从2019年开始,三一陆续投入巨额资金,在原本已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车间建设灯塔工厂。
蓝思科技的蓝宝石长晶车间内上千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已经全部连线到了云端服务器,相关人员可以从手机App用户端,实时查看长晶炉目前的各种运行参数、长晶重量等数据,除了周期性的维护操作外,完全实现了大数据模型的智能化自动生产。
“数据”成企业未来最重要资源
如今,走进上述5家企业,车间里随处可见各类智能机器人组成的智能产线,有的企业一天生产几十台产品不在话下,也能看到一个个大屏幕,展现着工业互联网的魅力。
那么,到2025年,长沙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达到2000家,一旦扩面目标实现,长沙智能制造的下一个路口在哪里?
一方面,长沙要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让制造和产品更加智能,同时,企业也要将智能的概念延伸,贯穿到研发、服务和供应链等其他影响企业价值的流程中。
另一方面,按业内专家的说法,目前智能制造的“智能”还处于Smart的层次,智能制造系统具有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准确执行指令,能够实现闭环反馈;而智能制造的趋势是真正实现“Intelligent”,智能制造系统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决策,不断优化。
上述观点的核心,在于数据。冷冰冰的机器产生的庞大数据,将是企业未来最重要的资源。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