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万牧昆 长沙报道
走进长沙高新区雷锋街道,雷锋故里,处处可见“雷锋”。纪念馆前历久弥新的雷锋雕像,是伫立在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省重点中学雷锋中学、省党史馆、望雷大道是指引人们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精神地标”;而抗疫战线上活跃的一个个“活雷锋”,便是雷锋传人的“精神群像”。
“同志你好,这是我们作为退役老兵的一点爱心,希望能为武汉抗击疫情贡献一点绵薄之力,请一定收下!”2月24日一大早,几名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代表们将10800元爱心款交到雷锋街道工作人员手中,希望通过街道为武汉捐款。这些爱心款是雷锋街道1977年入伍广空通讯团的28名退役老兵共同捐赠,他们中的大部分都上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
在荷花塘社区有这样一对“母女兵”,她们家住山水英伦小区,母亲张湘平是家庭主妇,女儿于直娟是长郡梅溪湖中学高二学生。看到街居干部在防控一线奔波忙碌,母女俩主动请缨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她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冲锋在前,深入社区发放和张贴宣传标语,劝导居民减少出门,避免交叉感染。她们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小区出入口卡点值守,一站就是半天,天气寒冷,任务繁重,丝毫没有影响母女俩的决心,她们希望能够为守护家园尽一份力,做好居民的“守门员”,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当前,每天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和润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志刚带领着社区干部、志愿者等冲锋在一线,全力做好宣传引导、摸底排查、重点人群实时监测等各项工作,筑牢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成为社区抗击疫情的中坚力量和居民群众的主心骨。
按照网格划分,罗玉林所在商贸城小区和鸭婆塘小区网格共有门店近400家,常住人口600多户,罗玉林和同事们一起要每个门店、每家每户上门收录流动人员信息,通常一天下来,手机上记录显示都是好几万步。截至目前,商贸城小区和鸭婆塘小区共办理的460多本通行证都出自她的手。
从2月1日到现在,67岁的老党员李国强每天清晨背着50多斤重的喷雾器,在桥头铺村机电市场重建地进行公共区域的消毒。重建地共有10余栋楼房,每完成一次消毒工作需要2个多小时。他说:“几十年来我劳动惯了,一天不能闲,不管多累我能坚持。”
“我是一名党员,也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关键时刻应该守在前线,这是我的责任。”正在雷锋社区谢家湾小区值守的社区干部黄威手冻得通红,不时跺脚驱寒,但他毫无怨言。自1月22日以来,这个曾经在祖国西沙群岛值守的汉子说服了父母和妻子,推迟了婚礼,在居民小区、黄花塘高速收费站出入口等点位值守,全天候不断岗。
得知街道出现口罩、消毒药品等防护物资紧缺现象。雷锋书画院的“五老”人员,立即发动会员多方筹措采购疫情防护物资,并发动进行爱心捐助,捐赠1.4万余元现金和一批防疫物资给街道用于疫情防控。
有这样一群人,身着红色马甲,戴着“疫情防控”的袖标,在坪山村梅溪湖西延线、黄桥大道、岳宁公路进村路口等8个防疫检查点站岗值班,协助街、村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们有的是入党积极分子、有的是学生党员、有的是年过花甲的老党员,走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
雷锋精神,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体现;更是对人民群众春天般温暖的共产党人的优良品格;是无怨无悔的现代志愿者精神。人要有精神追求、城市要有精神地标。抗疫以来,雷锋街道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发扬“不言愁、不怕苦、不言累”的新时代雷锋精神,用温暖和大爱守住长沙西大门,让城市精神地标鲜活、闪耀。
来源:红网
作者:万牧昆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