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支队伍一个村庄 让千年龙舟精神焕发新时代光芒

936.jpg

东岸街道东屯村龙舟队。

红网时刻记者 贺卫玲 长沙报道

舟下水,龙抬头,这几天长沙最热的,非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莫属。作为目前国内级别最高的龙舟赛事,今年是中华龙舟大赛连续第3年在芙蓉区举办, 4月20日至4月21日,在风光旖旎的浏阳河,将有来自全国的48支队伍、1130余名运动员上演“速度与激情”的角逐。

在层层选拔的参赛队伍中,有一支龙舟队将参加精英公开组的比赛,那就是来自东岸街道东屯村的龙舟队。划龙舟是东屯村里男女老少都热爱的一项传统运动,在村民们看来,东岸街道东屯队不仅仅是一支参赛队伍,更代表着东岸街道父老乡亲的精气神。

“龙舟是我们的精神根源和文化名片”

“5!4!3!2!1!”“炸”起来的号子声中,22人的龙舟刺破浏阳河水面,像箭一样往前冲。随着“嘿吼!嘿吼!”节奏变动,队员们又抡起了长桨,每一桨都干脆、利落。

为了参加此次大赛,东岸街道东屯队的龙舟队员们已经连续准备了几个月,白天见缝插针练,晚上争分夺秒练,为的就是在大赛上一展雄风。

“我从小就住在浏阳河边上,从我祖辈那代起就开始划龙舟了,龙舟是我们村的精神根源和文化名片。”袁钢是东屯队的明星队员,在2019年中华龙舟大赛全明星阵容选拔赛上,他以优秀的体能和技能从全国众多的专业和业余选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20个明星划手之一,湖南仅此一人。

划龙舟是东屯村的老传统,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每年3月到10月,村里的青壮年都会自发组织龙舟队训练,慢慢地已经有一百多人加入。年复一年,队伍老化,龙船也旧了,村委会按照村民的意愿,把划龙舟这件事纳入了“议事日程”。

2010年,一支新的龙舟队诞生了,他们的目标不只是每年端午节自娱自乐,而是要参加“中华龙舟大赛”。2017年农历正月初九,外面天寒地冻,村委会却热气腾腾。40个年轻小伙子坐在会议室里,手拿船桨,桨上绑着红砖,使劲划着。“天气实在太冷,下不了水,就在岸上练。”

有付出就会有收获,2017年端午节,中华龙舟赛在浏阳河上举行,东屯村龙舟队,作为业余队伍,挺进了决赛。

937.jpg

碧波逐浪,披荆斩棘。

一支队伍看出一个街道的精气神

对于东屯队的龙舟队员来说,参加大大小小的比赛,获得众多荣誉是家常便饭,最令他们自豪的一件事,还是代表湖南代表中国,将湖湘文化展示到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那是2013年,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我们在湘江河拍了一段划龙舟的影像,后来这段影像走出国门,在纽约时代广场播放。”说起这段经历,队长周建林自豪不已。

事实上,划龙舟对于东屯村民来说,不仅仅是锻炼身体和参加比赛,更重要的是,这项运动带给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以及对集体精神风貌的影响。

的确,在东屯村走一圈,记者基本很难看到棋牌室。村民们都在干什么呢?除了划龙舟,2005年,在老党员周秀云的带领下,村里组建了第一支文艺健身队,广场舞、扭秧歌、太极拳、羽毛球,各种文化娱乐项目逐渐填满了村民的空闲时间,随之而来的是整个村庄乃至整个街道精气神的改变。

从抗洪抢险到除冰铲雪,从乐于助人到冒险救人,从义务巡逻到明星志愿者……每一个需要挺身而出的时刻,都少不了东屯村人的身影;每一个需要众人拾柴的场合,东屯村人都不会缺席。

三年时间里,龙舟队员在浏阳河训练的时候,先后救起了两位落水者,挽救了两个家庭。“谢谢您的救命之恩,让我的家庭免于一场悲剧,以后我一定多多关心母亲的身心健康。”一位落水者的儿子在给龙舟队长周建林发短信致谢时如是说。

刘胜是东屯村第一党小组组长,住在安置小区四楼,却总是将一到四层的楼道和公共前坪收拾得干干净净,他每周扫三次,成了义务保洁员。

有一次,一户村民家安置房着火,刘洪、彭小虎等几名村干部二话没说冲上去接水管救火,在党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消防车还没到,火就被扑灭了。

这样的故事,在东屯村和东岸街道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2018年以来,东岸街道以城市基层党建“堡垒”行动为契机,以转化风气为切入口,开展“正党风淳民风树新风”系列活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整改问题,提升服务水平,转化社会风气,重塑口碑信任,以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的劲头,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现在,东岸街道6个社区(村)个个都有民生服务品牌,从“宜家人”俱乐部到保护浏阳河志愿队,从关爱孩子的“花朵课堂”到夕阳红调解室、党员志愿服务“蜂巢驿站”......温馨和谐的家园让人幸福感爆棚,许许多多东岸人深切地感受到了 “正党风淳民风树新风”系列活动以来发生在身边的那些令人惊艳的变化。

时代的文明新风浸润着这片热土

“我们村里现在是‘三多三少’,学技术的多了,扯麻纱(纠纷)的少了;讲科学的多了,搞迷信的少了;爱运动的多了,打麻将的少了。”东屯村支部书记颜怀德说起这些变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

对于东屯村民来说,有一件事情比过年更有“仪式感”,那就是每年年底的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如果能获此殊荣,那是全家人都“长脸”的大喜事。

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带头致富……2018年年底,村里就评选了20多户这样的文明家庭,他们的故事也在东屯村和东岸街道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在这些文明户中,80多岁的吴顺斌娭毑,50多年如一日照顾有智力障碍的儿子,洗澡喂饭都是亲力亲为,没有半句怨言,也没有向村里提任何要求;今年60多岁的欧阳佩芝,结婚之前恋爱对象易正明突然遭遇双目失明,她仍然坚守爱情与之结婚,养育一双儿女,照顾失明丈夫40多年,其情其义感天动地;今年70多岁的徐纯娭毑,照顾瘫痪的二婚丈夫近20年,家里总是收拾得精致干净,自己身患脑瘤却从不肯向命运屈服,积极乐观的面对每一天……这些文明家庭,不仅传承着好家风,也在东屯村和东岸街道起到了润物无声的示范作用。

近年来,东屯村获得了很多荣誉:长沙市城乡一体化示范村、廉政建设示范村、群众体育文化示范村、区级“红旗农村党支部”“两学一做”先进基层党组织……特别是今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后,时代的新风正浸润着这片土地,吹拂着每一个人的心田。

今年3月,东岸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成立,搭建起一个集学习宣传、团体实践、展示新时代新思想新理论于一体的新平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宣传新思想新理念新政策新知识新风尚,传播芙蓉声音,讲好芙蓉故事,搭建服务群众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样式,让群众真正从文明实践活动中有获得感。”东岸街道负责人表示,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建设,东岸街道目前正积极开展“文明实践365”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我们的节日”“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岗”“排队礼让”“移风易俗”等主题系列活动,以“正党风、淳民风、树新风”系列活动为抓手,深入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营造文明东岸新风尚。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4/19/53298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