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5月22日讯(通讯员 罗娇娇)5月13日下午,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广场上,湖南女子学院旅游与航空服务学院大三学生曹嘉宇用流利英语向游客解读雕塑面向东南的设计深意:“32米高度致敬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时的风华正茂......” 这场《旅游专业英语》实践教学,以“真实环境、真实项目、真实考核”原则,展现了湖南女子学院湖南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四链合一”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活动现场,专业教师与金牌英语导游组成“双师团队”,指导学生应对突发挑战。在20分钟限时考核中,“导游组”需完成湖南省概况、青年毛泽东艺术雕塑历史文化等英文讲解,同时回应“游客组”预设的专业提问:How does Hunan's embroidery reflect the local spirit?(湘绣如何体现湖南精神?)。“学生讲解手账中的橘子洲景区与毛泽东生平事迹的英译注解,体现了文化解码的系统训练。”带队教师邹伏霞介绍,此次实践课堂全程由专业摄像师跟拍,现场讲解结束后,教学团队通过视频回放逐帧分析体态语言、文化信息准确度等7项指标,并对标涉外导游服务标准,实现能力提升可量化。
从英语讲解的青春实践,到产教融合的务实探索,这场橘子洲头的课堂革命,通过可量化的能力提升和实际项目的落地,正在为湖南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贡献高校智慧。这种“教学即生产”的模式,正是文旅湘军需要的练兵场。
据悉,湖南女子学院湖南文旅融合现代产业学院将开设数字文旅人才培养实验班。在国际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该实验班将重点推行“三对接”培养机制、“三导师”培养模式,探索数字赋能、文化解码、定制化国际导游服务三大工程,通过产业链驱动课程改革、创新链支撑技术应用、教育链重构培养体系、人才链对接行业需求,形成女院特色育人生态。
来源:红网
作者:罗娇娇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