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岗村的田间“丰”景。
驻村工作队上门和村民交谈。
红网时刻通讯员 曾庆伦 姜媛 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初冬时节,永州市道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一片片水稻长势十分喜人,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距离县城只有3.5公里的七里岗村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好“丰”景。不仅如此,这个不起眼的村子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
农田新生:引来活水好种粮
七里岗村拥有耕地3510亩,村民3100人,是全县有名的粮食高产千亩示范片,连续多年获粮食生产先进村。村子虽临近潇水河,但由于地势较高,每年旱情十分严重,水稻种植只能依靠山塘储水维持灌溉,属于典型的“靠天吃饭”,部分水田无法种植二季稻,严重制约全村粮食生产、村民生产生活和家庭增收。
为彻底解决七里岗村灌溉用水的问题,后盾单位永州师专、市建行捐赠资金19.4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引水灌溉工程,购置了两台高压水泵,铺设2000米输水管道,修建引水排水沟渠500余米。实现了从潇水河引水灌溉,7口山塘储水,保障了全村早稻、晚稻种植用水, 二季稻种植面积由原来最多500亩增加到1060亩。“以前只能插一季,亩产量700斤左右,安装高压水泵之后,现在光二季稻的收成就有800多斤。预计明年,我们的二季稻种植面积还会增加100多亩。”村支书刘文华细细盘算着收成。
农业新景:架设大棚育好秧
近年来,道县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稻-稻-油”三熟水旱轮作种植模式。七里岗村把优质水稻、油菜品种与绿色、高效、机械化生产技术融合应用,推进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陈好祥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走进他的育秧大棚,控温室、循环立体苗架、苗床等农机设备一应俱全。通过智能育秧,有效保证了粮食生产安全,在非育秧季节还可用于培育蔬菜苗、种植绿叶速生蔬菜等。而在年初,陈好祥还在为建设大棚的资金发愁。今年2月,驻村工作队在走访七里岗村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帮助他成功向建行申请了30万元种植贷,并且以最快速度发放到位。“这笔钱真是及时雨!”站在3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内,陈好祥兴奋地告诉记者。
农村新貌:“急死关”成“美好村”
昔日的七里岗因贫穷落后,初名“急死关”。2021年,被湖南省确定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2023年起,在新一届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七里岗村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驻村以后,工作队积极完善党支部制度建设,建立了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志愿队,组织党员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困难农户一对一帮扶以及防溺水、防诈骗等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推进七里岗村乡村振兴工作的发展,永州师专、市建行领导多次联合带队深入七里岗村实地调研产业项目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情况,与村干部交流谈心,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和脱贫户,看望慰问困难五保户,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细化帮扶举措,协同开展帮扶工作。
通过驻村工作队和全村的努力,七里岗村路宽了、灯亮了、环境变美了。“现在村里的人居环境和社会治安好多了,群众生产生活红红火火,邻里和睦,村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作为村支书,刘文华打心底高兴。
来源:红网
作者:曾庆伦 姜媛 彭超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