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鱼米之乡诞生了一个“机械怪兽”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佘凯文 长沙报道

2010年10月8日,正值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长沙道路两旁的风景却是“别有风味”。路灯上依旧挂着喜庆的装饰,映衬出节日的氛围;而路灯下,却是一张张疲惫且行色匆匆的面庞,似乎还带着那么一丝对节日的眷恋。

当天晚上,更加壮丽的“风景”开始在马路上出现,30多辆平板车,运送着一节节的“车厢”驶过,像极了一条几百米长的钢铁巨龙,穿行在长沙城市道路之中。而它们的终点,则是长沙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中的杜花路站。

2010年的长沙,是热闹的也是繁忙的。在地下二三十米深的地方,上百人的团队,守着一台庞然大物,夜以继日地不停挖土;在地面,因为地铁的开建,长沙城里许多地方都被围上了挡板,一条条道路不是已经开挖,就是正准备开挖。“到处都是工地”,成为许多外地人来到长沙后的第一印象。

1.jpg

由铁建重工研发制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出口新加坡,应用于新加坡水务局跨海供水隧道。

在长沙地铁建设的过程中,有个从未露面的“大家伙”,却是居功至伟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它,使原计划5年建成的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整整提前了一年完工,而这个大家伙就是——盾构机。

盾构机,又称“地下航母”。这一称号不是白来的,盾构机体形巨大,普遍的长达一两百米,有四五层楼高,前端一个巨大的不断转动的机头布满了锋利的刀片,活像一个“机械怪兽”,张开了深渊巨口,那些刀片就是一排排锋利的牙齿,啃食着大地。

其实一开始,在接到长沙地铁的施工任务时,铁建重工既兴奋又有些压力的,兴奋是因为,刚刚成立的铁建就迎来了一展拳脚的机会;而压力来自长沙复杂的地质结构,如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就需要经过风化岩石、富含水层、溶洞、断层等许多地层,这就对盾构机技术有了一定要求。

1.jpg

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

但显然,这些挑战没能阻碍铁建,铁建重工首席科学家刘飞香带领100多人的团队潜心研发,而这100多人的团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2008年至2010年大学毕业生。也正是这些“小牛犊”白天跑工地,晚上画图纸,“进去一身汗,出来一身泥”,画了3000多张图纸,历时10个多月,才使得铁建重工第一台盾构机“开路先锋19号”成功下线。

也就有了前面30多辆平板车一同运送到施工现场的壮观画面。

另外,一般来说,一台盾构机在工地还需进行第二轮的安装调试,这个周期大概需要3个月,但“开路先锋19号”再次突破极限,这个长80米、重450吨的大家伙,仅仅花费23天就组装完成,又经过3天的调试,也就是在2010年11月4日当天正式投入使用。

1.jpg

施工人员对盾构机进行最后的调试和检查。

11月4日早晨,长沙气温只有10℃左右,有些刺骨的寒风夹杂着零星的雨点时不时落在脸上,让人止不住地颤抖,但对于来到“开路先锋19号”启动现场的人来说,更多的情绪还是兴奋。

不少工人在旁交头接耳地讨论着这个从未见过的大家伙,“你说它能动吗?”“它一天可以挖多少米?”“这么个机器说什么也要几千万吧?”

正是在这样的议论声中,“开路先锋19号”开始了它的使命。

与此同时,地下百来名技术人员严阵以待,对于他们来说,盾构机开始运转也意味着他们的工作开始了。

地下10至30米的工作环境并不好受,虽然晒不到一丝太阳,但能把人闷到浑身难受,特别是走近盾构机,能立刻感受到一股热浪,机器运转时散发出的热量以及刀盘运转时产生的噪音,会让人莫名地压抑。可一边“蒸桑拿”一边工作,早成为他们工作的常态。

正因为有着这些工人的默默付出,加上盾构机的强力保障,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才能得以提前完工。而长沙更是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在地铁施工中,全部采用国内自主品牌盾构机的城市,被业内称为“长沙现象”。

1.jpg

铁建重工在长沙地铁7号线施工。

如今,盾构机已常见于国内的隧道施工,但在2010年以前,这玩意儿还是一个稀罕物,其制造工艺长期被美日德垄断,1997年国内曾花费7.6亿元购买过两台,这还不算完,如果机器出现故障,也只能请外国工程师来修,当然是有偿的,每人每天3000美元的薪水,维修现场还拉着警戒线:中国人不得入内。

用刘飞香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我们花高价钱买别人的盾构机,别人都说:‘想卖就卖,不想卖就不卖。’服务不到位,高高在上。碰了一鼻子灰,这样才促使我们破壁。”

1.jpg

铁建重工研发制造的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

此后,也因为“开路先锋19号”在长沙地铁施工中的优异表现,让“洋盾构”在中国市场被迫降价30%。更难能可贵的是,一台盾构机大大小小共计数万个零件,而“开路先锋19号”零件国产化率达 87%,创造了当时国产盾构机的最高纪录。

拥有高质低价特性的中国盾构机,也因此在国际盾构机市场中如鱼得水,一度抢占了超60%的国际盾构机市场。而这一市场变化,也引来了一些外媒不满,甚至无端指责:“中国这种行为,是在破坏市场规矩。”

1.jpg

铁建重工在长沙磁浮东延线施工。

显然,这又一次展现出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双标,不过没关系,当下以铁建重工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已经牢牢掌握盾构机产品的全球话语权,我国生产的盾构机在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占比接近七成。铁建重工自身更是成为我国“国之重器”盾构机的重要孵化基地,如今在早已成为“中国第一”事实下,铁建重工正朝着它的下一个目标“国际第一”大步挺近。

来源:红网

作者:佘凯文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756/63/1340084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