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里走出了个机械“学霸”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佘凯文 长沙报道

外面的机械一刻不停地发出“轰隆”的响声,与之相比,在一间老旧甚至可以用破烂来形容的办公室内,却是安静得出奇。

此时办公室内正坐着三人,分别是何清华与他的两位合作伙伴,但没有一个人说话。空气中的烟味与满地的烟头,都说明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何清华说了声“要不还是散了吧”,才打破了这沉重的静默。

这是1998年,中南大学兼职教授何清华第一次创业的结局。与合作伙伴只想着赚快钱不同,何清华更想打造一家追求长远价值的企业,最终也因为经营理念不合与合作伙伴分道扬镳。

于是才有了如今工程机械领域的翘楚——山河智能。

1.jpg

1995年何清华(左2)亲自装配静力压桩机。

1.jpg

1999年山河智能创立初期何清华(左4)和他带领的团队在公司大门合影。

追求长远价值当然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还要将其做大做强,山河智能也是在经历各种磨难后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就像一直在学校搞科研的何清华为什么突然转向产业?更多的也是“迫不得已”。

在校期间,何清华做了许多创新研发,其中一项就是“液压静力压桩机”,都说产学研结合,但当时的学校与社会环境还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使得他只能将专利授权给外部公司。

然而有能力制造这个产品的企业,无一不是国营企业,受到体制制约和多年沉疴影响,他们对于新技术推广毫不上心。

在生产环节也是毫无效率,即便当时何清华为这些企业带去大量订单,可一台压桩机4个月还交不了货。一次客户打电话找到何清华催货,言语上已经十分不耐烦,甚至提出终止合作的要求,无奈何清华只能以地区停电为借口,为生产企业打掩护。

然而即便已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问题频出,一次好不容易研发出当时压桩力最大的产品,在被运到广东中山客户手中后,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关键部件压桩箱就开裂了,而厂方却说并非生产环节出错,而是何清华的设计有问题。

无奈何清华只能带着团队顶着早春的寒风在工地里受冻抢修,而厂方的工作人员则躲在一旁的卡车驾驶室里避风,即便有厂里的副厂长也就是日后何清华的合作伙伴之一的许某在旁监工,也指挥不动那些躲懒的工人们,这件事也再一次坚定了何清华要自己办厂的决心。

当时一心扑在学术、研发中的何清华,并不怎么懂经营,对于如何才能办公司更是知之甚少。他找到学校申请。没想到学校没同意,即便是不用学校出钱有收益还能分给学校,以及为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开辟新路,学校还是没点头。

一次偶然机会,何清华得知原来开办公司并不需要得到学校的证明,这才有了何清华的第一次公司注册。其中一个合伙人正是此前合作工厂的副厂长许某,许某也是在一次次合作中看到了何清华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其产生了信任与尊重,才决定加入其中。

公司名称叫“三和”,因为是三个人共同创立,而办公司讲究一个“和”字,公司董事长由何清华担任,许某则担任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在占股方面何清华占股34%,许某和另一人分别占股33%。

到此,公司是开起来了,但办公场地又成了一个新问题。三和公司的办公场地是租赁的已停产的国营机床铸造厂,这里除了三和,还租给了其他一些企业,使得整个铸造厂像一个“大杂烩”,加上各种设备年久失修,铸造车间又不适合机械制造,何清华不得不另选他地。

1.jpg

山河智能鸟瞰图。

在这期间,三和的内部矛盾也开始出现,许某有着特别强的经营能力,也因此有些“不拘小节”,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怎么看都像是一家皮包公司,实际经营者追逐短期利益和不规范管理模式,与何清华追求长期利益和系统化管理之间的矛盾开始被放大。且除何清华外的另外两位合伙人长期不在公司,导致这种矛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最初,许某和另一个合伙人是不同意拆分的,还是在当时区政府和产业园区介入协调下,才终于完成。

结束合资办厂的日子后,何清华的事业也迎来全新篇章。1999年8月28日,“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全新的办公场地——观沙岭工业园中正式挂牌。之所以取名“山河”,一是与“三和”谐音,二是何清华特别喜欢高山、大河,爬山、游泳是其为数不多的爱好。

负责当天挂牌仪式的员工回忆道:“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把用10毫米厚钢板割的字焊在钢板上做成的公司牌匾从车间搬到了工厂大门口,用电锤打好挂钩后,又去买了两串很长很长的千响鞭炮,在工厂大门前绕成了两个大大的‘8’字,象征着‘8月28日’——‘发而发’,意味着山河公司兴旺发达,前途似锦。”

1.jpg

山河智能产品族:地下工程装备、挖掘机械、矿山装备、起重与高空装备、应急救援装备、航空装备。

1.jpg

山河智能生产的第一台微型挖掘机。

在山河成立两周年时,何清华讲了这么一段话:

“回首创业以来的720个昼夜,酸甜苦辣,百般滋味。作为我个人,每当回想过去,也总是胸怀激荡、感慨万千。

“公司创立伊始,我们除了义无反顾的精神和技术依托外,其他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我们依靠技术信誉获得客户的预付款才得以起步;在岳麓区政府的帮助下,才得以租赁现在的观沙岭厂区;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才走上了正常生产的轨道。记得刚进驻时,到处是野草、黄土,车间里面是猫头鹰的乐园,晚上还能听到令人悚然的叫声。开始时员工屈指可数,吃饭时人还不到两桌;交通方面,没有汽车,半夜下班后还需要步行到石岭塘坐公共汽车…….

“条件就是这样的艰苦,对每一个人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俗话说:‘有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竞成。’‘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白流的汗水。’经过大家努力,山河公司这颗种子,终于发芽、出土,并开始茁壮成长……

“现在公司各方面的情况都有所好转,但我们将继续秉承这种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向更加成功的未来。”

1.jpg

山河智能超级全液压履带桩架,立桅高度达62米。

鲜为人知的是,何清华创立公司时已经54岁,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这绝对算得上“高龄”,特别是当其孤身一人走出学校的那一刻,绝对不是只靠勇气在支撑,没有必胜的信念,是走不长久的。何清华做到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虽然这一天来得晚了些,但终于还是来了。”

如今的山河也正如他憧憬的那样,成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的一棵参天大树。从1999年成立“山河智能”,再到涉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实现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山河智能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谱写了一曲属于中国民族企业发展的激昂乐曲。从天上到地下,从水中到空中,山河产品的足迹已经遍布世界,成为工程机械领域一抹亮丽的身影。

来源:红网

作者:佘凯文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756/63/1340080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