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个“百元”商标之战蚂蚁赢了大象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佘凯文 长沙报道

198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一个年头,十一年来国内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欣欣向荣。

刚进入元月,包括湖南在内的一些南方地区飘起了鹅毛大雪。那时湖南每年都会下雪,不同于现在的“暖冬”,雪下一夜就能让整个城市银装素裹。

那场雪,在长沙下得尤其大,记得一大早的街道上就都是居民、交警、工人们为铲雪而忙碌的身影,似乎也预示着今年将是一个丰年。

对于湖南来说,1989年发生了许多大事,其中有两件事的影响力一直持续至今。一件是长沙黄花机场在那年正式通航。1989年8月29日下午5点,机场及周边一片锣鼓喧天,一架由广州飞来的波音757准时降落,终于圆了湖南人民看“大飞机”的梦想。

或许很多人那时都未曾想到,黄花机场将来能成为中部吞吐量第一的机场。

与机场通航相比,另一件事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那便是“涟源焊接材料总厂”在湖南涟源成立,肯定很多人都没听过,那说到它后来的名字“三一重工”呢?“涟源焊接材料总厂”正是三一重工的前身。

1.jpg

三一重工的前身“涟源焊接材料总厂”。

1.jpg

三一重工生产园区。

1.jpg

三一重工超高压拖泵扬威世界高楼之巅。

1.jpg

三一重卡生产线。

与黄花机场的成就相比,这个从“村子里”走出来的企业,来带领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走向世界,或许更像是天方夜谭,然而它就这么出人意料地做到了。

关于三一重工,在成立之初有许多“趣事”与“琐事”,三一的“商标故事”就兼顾了这两者。

这个整体通红,由一个圆加一个三角形组成的图标,放到现在只要对工程机械有所了解的都知道它代表什么,但你肯定不知道脱胎于“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的三一标识,其设计费仅仅100元。

当然这个100元在1989年不算少但肯定也不算多,是三一创始人之一,现任三一轮值董事长、总裁唐修国当时两个月的工资。那时普通工人的月薪大概三四十元,全国猪肉价平均2元左右,在长沙一毛钱就能“嗦”一碗粉,若以如今的商标价值来看,这100元绝对物超所值了。

1.jpg

三一重工参与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塔”的建设施工。

1.jpg

三一重工在澳大利亚施工现场。

1.jpg

三一重工4500吨“全球第一吊”双臂工施工现场。

1.jpg

三一重工是巴西世界杯和里约奥运设施建设中的“主角”。

1989年在确定了企业愿景后,梁稳根就想着该设计一个商标了。涟源不是一个大地方,1987年才由县转市,直到今天依旧是由娄底代管的县级市,所以想要找到专业的设计团队显然是不可能的。

好在当时涟源也不是没有美术方面的人才,彼时46岁的蒋昌典在湖南美术界已有不小的名气,又是涟源本地人,找起来还算容易。

找到蒋昌典时,梁稳根与其细说了关于商标图形的一些要求,包括需要用到阿拉伯数字1,需要体现“三个愿景”等等。

之后过了大概一周时间,蒋昌典告诉梁稳根,他设计完成了,可以去取。当时团队中年纪最小的唐修国就担起了这一任务。

湖南历来是多雨的,特别是在夏季,豆大的雨点可以下个不停,一旦下起来连着个把月,甚至百来天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唐修国奉命去取设计时正值8月,是湖南“雨情”最丰富的时段,31公里的路看起来不远,唐修国却走得格外艰辛。身着雨衣、骑着摩托的唐修国从涟源茅塘驶向娄底市区,那时的路不是土就是泥,加上大雨侵袭,他也不敢开得太快,中途几次不得不下车推着z过水坑,当时全身湿透,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泥水、汗水。

蒋昌典一共设计了5套方案,但因为是在室外交接,眼看下着大雨没法一一说明,索性就只介绍了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一版。唐修国拿到用信笺纸画的设计图后一股脑儿塞进了自己的雨衣里,便火急火燎地往回赶。这来回60多公里路,足足花费了大半天的时间。

回到厂里后,梁稳根、唐修国、毛中吾、袁金华四人便开始一番挑选,将蒋昌典的设计稿与其他设计稿比较后,还是最认可蒋昌典的设计思路,于是就问唐修国,蒋昌典还有没有其他设计。也可谓是“造化弄人”,明明是将所有设计图都放在一起的唐修国,在回到厂里后,却怎么也找不到其他的。

后来回忆这段经历,唐修国说:“这或许也是一种天意,好的东西,往往就只有一个。”由三个“1”组成的三一图形商标,就这么被确定了下来,如今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领域最为熟悉的标志之一。

但关于三一商标的故事还不算完,当时他们不曾预料到这个图形商标还会将他们卷入涉及多国的商标官司。

奔驰和三一,虽然都是“造车”,但显然两者并不在一个领域,却因为商标纠纷被拉到了一起。

2005年,三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中国股改第一股”。然而,麻烦来了,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以“三一的图形商标仿冒了奔驰商标”为由,将三一告上了北京法庭,彼时戴姆勒的年营收已经达到1500亿欧元,而三一重工不过25亿元,说是“巨人与蚂蚁”的博弈也不为过。最终这次诉讼,因戴姆勒证据不足被当庭驳回。

2006年三一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先后在新西兰、英国等地申请商标注册,并获得批准。戴姆勒再次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在新西兰高等法院的判决中,法官柯林斯认为,两个商标都涉及一个圆圈和一个与边缘有重叠部分的三叉形图案。三叉形图案以类似的方式排列在商标中,但是这些相似之处都是次要的。一方面,戴姆勒商标的简洁性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三一重工的商标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旋转的转子,是一个复杂的设备。三一重工和戴姆勒标志的设计元素在视觉或概念上并不相似。相关市场的购买者不会混淆三一重工与戴姆勒的商标。基于以上原因,戴姆勒的上诉被新西兰高等法院驳回。

在英国,戴姆勒申请简易判决程序,要求对三一商标在英国的使用采取临时禁令,这次诉讼在英国也引起了广泛报道,但三一做了充分的准备,详细说明了商标的起源、含义及发展历程,最终英国高等法院同样驳回了戴姆勒的侵权诉讼。

简易判决失败后,案件再次进入普通程序审理,直到2009年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再次作出判决,结果与前几次无异,都认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三一标识的表现形式接近三叉星标识,故而再次判决戴姆勒败诉,从此以后戴姆勒再也不能以相同的理由向欧盟的任何一个成员国提起诉讼。该案也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国际胜诉第一案”。

三一胜诉的价值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树立了范例;其次还展现出湖湘企业“敢为人先”的精神,从小县走出,成就大事业;最后也突显当时办企业的不易,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年代,一个闭塞的环境中,想要闯出名堂,总是要经历重重关卡的。

就如今来说,这个“小小的百元商标”既是三一重工从零起始的见证,也最终成为三一重工闪耀国际舞台的证明,更是由此拉开了长沙乃至湖南、中国工程机械产业辉煌的序幕。

1.jpg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晚会上,三一起重机举起巨幅国旗。

1.jpg

三一重卡生产园区。

而当下的三一重工也早已不再是之前的那个三一,除了2023年再次荣获中国品牌500强荣誉称号,品牌价值高居国内工程行业第一,多年来更是牢牢占据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5位,并在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三大战略助推下,越跑越快,奔向远方。

来源:红网

作者:佘凯文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756/63/134006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