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配角”中的“主角”

1.jpg

申亿精密是一家主要生产紧固件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我们总想站在舞台中央,因为那里聚集着更多的目光。可有人天生背负着配角的使命,但这绝不是出于技巧问题,而是因为,只有他们才能让主角光彩熠熠。

正如,当一台超大吨位的全地面起重机,于高空中轻松吊装风电机组这样的庞然大物时,人们会为它的“擎天巨臂”而惊叹,却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它的内部,100多颗回转支承连接螺栓正使出“洪荒之力”,确保起重机安全运转。

而就是螺丝钉这样的“配角”,却成为了王凯波人生的“主角”。

王凯波依然记得,那是1994年的一天。当时的他还只是一名不起眼的五金行业从业者,在长沙运营着一家小小的门市处。

1.jpg

申亿精密董事长王凯波。

一个偶然机会,中联重科两名设计工程师拿着一份泵车样品清单找上门来:“你先别回答有没有这个样品,你先回答你认不认识这些标准代号?”

带着诧异和疑惑,机械专业出身的王凯波看了清单后,准确地描述出每一个代号的名称和要求。客户欣喜若狂:“长沙很多生产商都说不上来,您的专业让我们佩服。”

或许当时的王凯波想不到,这一单不仅开启了与中联重科长达30年的合作,也带他搭上了湖南工程机械高速发展的快车。

作家吴晓波曾在他的代表作《激荡三十年》里,这样描述那个时代:“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星城大地上,一个又一个弄潮儿跳上舞台。三一、中联重科、山河智能、铁建重工、泰富重装等湘字号工程机械企业相继而起、高歌猛进,王凯波所处的机械零部件行业也迎来春天。

2007年,申亿精密(当时还叫做申亿五金)应运而生。

1.jpg

申亿精密智慧生产车间。

王凯波至今忘不了,他在秦始皇兵马俑看到的一个与螺纹链传统有关的东西。“它的表面做了抗蚀性处理,虽然距离我们2000多年,那东西居然没生锈。”王凯波感到震撼,对这一行也更加着迷。

螺栓、螺钉、螺帽、垫圈……这些紧固连接件,是人类发明最早的机械零部件。如果没有连接,所有的大型设备都将无法组合。

但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一台工程机械设备使用的紧固件,少则几千个、多则上万个,其中一颗螺丝钉存在问题,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整台设备的运行。

大国重器是民族脊梁。而大国重器越大,零部件也相应越大。

在行业内,曾一直默认的“规则”是:锻造大规格紧固件主要用热镦完成,即把材料加热后冲压成型,一致性差、效率低、能耗高。而冷镦工艺直接通过外力使材料物理变形,虽然能耗低、损耗也少,但主要常见于标准化的小规格紧固件生产。

而王凯波选择了那条“少有人走的路”:用冷镦工艺来实现大规格紧固件的生产制造。

项目刚启动时,外界对此有异议,有疑问,更有人从旁劝阻,“做这个投资太大,风险太高”“继续搞传统模式,也有饭吃”。

1.jpg

申亿精密生产的紧固件产品。

也许是在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时代长大,雷锋钉子精神对王凯波影响很深:“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成行业制高点。”

用冷镦工艺规模化生产,保证产品一致性的关键在于模具。申亿精密从公司抽调了十余名技术骨干组建了设计研发团队,自主设计模具,并由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担任负责人。

设计一个模具,要考虑气流、压力、温度等多重因素对模具的影响。什么材料更耐磨、抗冲击,适合大规格紧固件生产,需要在一次次试错、碰壁、总结中寻找答案。经过7个月的反复尝试,申亿精密解决了精密零部件生产“冷镦”关键技术难点。

此前,工程机械企业的高端紧固件有30%需要依赖进口,尤其是用于核电、高铁上的关键紧固件仍受制于人,不能自主可控。

而申亿精密在这一领域的突破,实现了工程机械关键部位的关键核心紧固件进口件替代,配套率超过90%。

如今,申亿精密在铸造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等“大国重器”过程中提供了高性能紧固连接件解决方案。

中联、三一、山河、徐工、大汉……这些主机企业都是它的忠实客户;张家界风景区的垂直电梯、宁乡风场的风机、长沙磁悬浮快线、黄花国际机场建设……航空航天、高铁桥梁、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都能觅得它的身影。

“申亿精密自创立起,就与长沙工程机械品牌共生共荣,生产的工程机械领域紧固件,80%提供给本地企业。”王凯波说。

作为长沙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工程机械“长沙军团”在先进制造业的江湖中叱咤风云。主机厂与配套企业的协同发展,是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生态圈的重要一环。

而在这方面,长沙是吃过亏的。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沙工程机械集群的高端液压件、主泵、底盘、发动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痛定思痛,这些年,长沙大力推进“主配协同”,一手培育头部企业,一手扶持配套企业,提升本地零部件配套率。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机遇,越来越多配套企业乘势而上。申亿精密、星沙机床、万鑫精工、启泰传感、盛泓机械……一个个企业走专走精走深,也许“立根原在破岩中”,但足以“任尔东西南北风”。他们从“配角”到“配当主角”,成为了各自细分领域内的“隐形冠军”。

目前,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拥有主机和零部件企业超400家,6类零部件省内配套率超过50%,散热器、电气件、电控等6类核心零部件均可实现省内采购。

当聚光灯真真切切地打在“配角”身上,他们,亦有“主角”的风采。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756/62/1339916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