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千辛万苦引进的美的三湘客车厂,仅仅两年,就宣告停产。
莫伟站在楼前,只觉心酸,任凭淅淅沥沥的冷雨,打在脸上。偌大的招牌“美的集团长沙工业园”依然醒目,只是招牌背后的厂房已经人去楼空。
看着寂静而萧条的厂区,莫伟想起了那招引一路的荆棘满地,饿了,蹲在路边吃盒饭;冷了,裹紧大衣,逆寒而上。
驻足良久,想了很多,作为招商负责人,莫伟毅然转身,他坚定,咬死新能源整车这个大方向,不会错。果然,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挂号信,转机出现了。
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收购了美的集团的三湘客车厂。自此,长沙和比亚迪的美好一路续写。
长沙比亚迪的“魔术手”。
一
汽车是一个百年赛道,当时就像“米饭下面遮住的一块肉”。
雨花经开区(前身是湖南环保产业园)不从“造整车”正面冲锋,而是选择从“零部件”这个边路进攻。
“在经济顾问朱锡庆教授的帮助下,我们拿出了一份《汽车产业招商报告》。”在莫伟心中,这份报告无疑是超前的,具有前瞻性的。当年的园区人,初生牛犊,咬定“汽车产业”,为实现“造车梦”,义无反顾开始了“内聚外引”的路子。
于是,莫伟带着团队开始“从无到有”的招商征途。
“两年多的时间,我们跑遍了全省所有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后来还跑到温州、台州等江浙零部件发达的地区,敲门招商。”莫伟说,“一年365天,我们有300天以上都在外地招商。”
然而,收效甚微。当时,雨花经开区已经引进了“家电巨头”美的集团收购的湖南省三湘客车集团,并把总部落在雨花区,拥有长沙和昆明两大生产基地, 但是产能和规模还比较小。
“2006年,长沙新厂区投产时,美的客车高层放出豪言壮语。力争在3至5年进入中国客车行业前列。”然而,终究隔行如隔山。时间刚刚过了2年,美的客车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2008年底,美的客车长沙工厂停产,园区的“汽车梦”深陷“滑铁卢”。虽然,这当中招引了一批中小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如晓光模具,但并没有形成规模,体量偏小,园区的汽车产业似乎又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那年头,从客车、卡车到新能源汽车,家电品牌在汽车领域“纵横捭阖”,但这些探路的品牌都倒在了路上,“家电造车”几乎全军覆没。
长沙比亚迪鸟瞰图。
彼时,比亚迪抓住了新能源发展的“风口”。2002年进入半导体行业,在香港上市;2003年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拿到了轿车生产资质; 2007年高调宣布发展新能源车;2008年“股神巴菲特”斥资2.3亿美元,入股比亚迪……
长沙比亚迪生产车间。
“为了盘活美的留下的客车厂,我们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广撒网,给各个厂商寄去挂号信,希望他们能来长沙实地考察,探讨收购合作事宜;一方面去敲门,接连走访了丰田、吉利。”莫伟回忆,挂号信寄出以后,基本石沉大海,没了音信。走访的企业也不敢接这“烫手的山芋”。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莫伟收到了来自比亚迪的回信。“这回信犹如冬日里最灿烂的一缕阳光,给了我们莫大的希望和信心。”
其实,早在挂号信寄出去的一年多以前,时任长沙市副市长刘晓明带队早就去深圳拜访了比亚迪。“我们带了那份《汽车产业招商报告》,同时晓明副市长还亲自编了一本书《比亚迪的前世今生》,这两本书打动了王传福董事长,当时他说,如有异地建厂布局的计划,会认真考虑长沙。”
挂号信寄出之后,比亚迪副总经理吴经胜又带队回访长沙,拉开了长沙和比亚迪牵手的序幕。
二
比亚迪为何会瞄上美的三湘客车厂?
当时,国家正大力推广新能源客车,这吸引了比亚迪的目光。不过,比亚迪短期内无法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客车目录审批,令其难以大展拳脚。就在这时,比亚迪收到了长沙寄来的“邀请函”。
“很明显,比亚迪是看中了美的三湘手中的客车目录。”莫伟说,6年前,比亚迪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获得了轿车市场的通行证,接手美的客车,比亚迪就能拿到商用车市场的“准生证”。
腾势D9展厅。
“双方都是上市公司,此次收购涉及一系列股权、债权及债务事情,是一场复杂的谈判。”莫伟说。
在收购价格上,双方也存在巨大分歧:美的集团要价1.08亿元,然而,比亚迪只能出价5000万元。
“我们立即成立了5人小组,两边跑,全力沟通和协调。”莫伟回忆,当时省市区领导一致认为,“这个项目不能拖,一拖就会黄。”
“市里又立马成立了工作专班,时任长沙市常务副市长谢建辉任组长。”莫伟说,“工作专班以政府的名义,给美的客车董事长去了一封信,陈述了政府的难处,希望能够尽快达成合作。”
最终,比亚迪答应出资6000万收购美的三湘客车,美的集团同意9800万元的收购价,然而还有3800万元的缺口,怎么办?当时,谢建辉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决定,长沙市政府和雨花区政府各出一半,促使比亚迪和美的达成了收购协议。
2009年7月25日,比亚迪与美的集团正式签约。自此,比亚迪进入纯电动客车行业,开始走向海外市场。而大洋彼岸,特斯拉一个月前刚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长沙比亚迪整车工厂。
仅仅一年之后,全球第一款纯电动大巴比亚迪K9在长沙雨花区下线,长沙随之成为比亚迪电动客车的全球制造中心。在K9的下线仪式上,巴菲特与比尔·盖茨赴长沙参加了剪彩仪式。
三
其实,6000万元只是一个资产转让的价格,长沙市政府更看重比亚迪对长沙的承诺。
比亚迪收购美的三湘的同时,长沙市政府出让了一块面积2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时承诺的是4平方公里,一期出让了2平方公里,后来因为发展的原因,比亚迪同意政府收回2平方公里,这是长沙的诚意。”莫伟说。
当然还有长沙的决心,长沙成立拆迁组,在53天时间内完成了2500亩的工程腾地;同时成立工作组,把一个清清爽爽的客车厂移交给了比亚迪。
长沙比亚迪生产线。
然而,项目投产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人表示不理解:“占地大、税收并不明显,这是笔亏本的买卖。”
“看项目,要看长远和未来,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投资看中的企业,长沙支持他们,没得错!”时任长沙市分管招商的副市长文树勋掷地有声。
时间,也给了质疑者回答!
比亚迪一步步兑现了承诺:从雨花区第一个项目起步,到望城经开区电子项目、宁乡弗迪动力电池项目、长沙经开区IGBT项目,比亚迪在长沙持续追加投资、连续铺排项目。
一辆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莫伟连续在园区当了12年的招商局长,他亲眼见证了长沙比亚迪日拱一卒、爬坡过坎的历程。“我们从上到下,都有那么一股子敢闯敢干的精气神,这和比亚迪开疆拓土的精神很契合。”
14年过去,比亚迪在长沙建起4个产业基地,长沙成为比亚迪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业链战略性基地。
2022年,比亚迪在湘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国内每销售15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产自长沙。
一封挂号信牵出的千亿产业,还在发酵。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