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历时14天从青岛骑行到长沙 湖南大学这位新生报到的方式“很酷”

红网时刻新闻8月30日讯(通讯员 余楚倩 文亦佳 记者 贺卫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中,湖南大学2024级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的靳书宁,完成了一个件“很酷”的事情——他决定用骑行的方式来到学校,开启自己的大学生活。

从青岛到湖南大学,他和父亲历时14天,实际骑行1413公里,在父亲的陪同和护送下,他在28日下午顺利到达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湖南大学。

靳书宁与父亲的骑行记录。

骑行1413公里,捕捉最鲜活的山川湖海、人文风情

早在初中时,靳书宁就跟着父亲完成了两次十天的长途骑行。13岁时第一次和父亲骑长途,绕山东半岛骑行一圈,全程八百多公里,历时一周。14岁时第二次和父亲骑长途,骑回山西运城老家,全程一千多公里,历时11天。

骑行来上大学,是在收到通知书那时就决定的。取得了理想的高考成绩,靳书宁心情十分激动。他想,如果只是买张车票来湖大,半天就到了。“但是如果我一路骑过来,那种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到底的激动感会一直持续着;而且,当我离目的地越近,就越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激动。”作为骑行爱好者的靳爸爸非常赞同儿子的提议,并且决定一路相随,为儿子的上学之路“保驾护航”。

从七月底,父子俩就开始筹备着为这趟旅途进行周密的准备。安全第一,除了确保硬件装备可靠,还要根据路况测算好每天要走的路程长短,这样,每天在黄昏要落脚的时候才能处于城镇地带,以便保证住宿的安全。另外,天气预报显示南方地区常常有暴雨天气,两人还要尽量避开山区地段,选择平缓地带。

靳书宁出发前做好了详细的路线规划。父子俩有商有量,一路配合默契。他们按照计划尽量少走省道,而是更多选择县道、乡道,边走边停,并尽量赶在落日之前找到住宿和饭店。原本1300公里的路程,他们实际骑行1413公里,为的就是去尽力捕捉沿途中最鲜活的山川湖海、人文风情。

途经美丽的南方乡村。

谈起一路上的见闻趣事,靳书宁表现出非常旺盛的分享欲。一路南下,他不仅认识了各种闻所未闻的农作物,见证了它们在酷暑时分的生长状态,还会细细比较每个地方的民居建筑和饮食风味。靳书宁从小生长在北方,对周围的风景很熟悉,但是对南方地区却比较陌生。“地理书上说中国南北之间是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但实际上亲眼看过才知道,这个变化不是‘一刀切’的,而是一点点渐变的。”尤其是到了湖南一带,沿路触目所及皆为村庄、水田,还有蓝天白云下连绵不断的青山,公路两端的风景随着我的前进如电影一般缓缓流动,给人一种非常温润、秀美的感觉。

在安徽阜阳一带,两人还遭遇了强降雨,在屋檐下躲了很久。“当时差一点就要喊货拉拉把我们车拉走了,可还是觉得应该坚持下去。”在正式到达学校的那一刻,这份坚持,让他体会到了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负时代所托

从骑车上路的第一天,靳书宁就与辅导员保持着联系,还收到了学院党委书记刘喜东的亲切鼓励。一到达湖南大学石碑,他远远就看见了站在江边迎接他的老师和同学,“我和我爸一下子就觉得到家了,有浓浓的归属感,感到非常暖心。”

机械院师生在校牌处欢迎靳书宁父子。

靳爸爸看到骑行给孩子带来的成长,也很欣慰。骑行不仅能强身健体,增强意志力,“孩子见识也多了,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圆满完成了护送孩子上大学的任务,他感到非常骄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靳书宁一直牢记这句话,学业之路也是一场漫长的骑行之路。他说:“读万卷书是为国家做贡献的基本条件,当今世界科技革命此起彼伏,我们要用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大脑,利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性地改变世界。而行万里路则是将所学知识落到实处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真正地接近社会、了解社会,才能更好地改变社会。我这次的骑行旅途,也正是在践行这一点。”一路上,有骄阳炙烤,也有春风得意,沿路所见所得,都将化为弥足珍贵的人生财富。

靳书宁在机械院门前留影。

怀实事求是之志,行经世致用之实。作为湖南大学机械专业新生的他,脑海中已经有了努力的方向,“希望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能做到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始终胸怀天下,真正成长为一名不负时代使命的优秀青年!”

来源:红网

作者:余楚倩 文亦佳 贺卫玲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842/74/14222164.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