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帮帮团记者 朱炎皇 实习生 吴杰
妻子手机钱包莫名少了两千多元,曾先生一查,发现“消失”的钱被女儿拿去给手机游戏充值了。令曾先生烦心的是,当他向运营商申请退款时,却并不那么容易。近日,晚报帮帮团记者介入,其中一家运营商已退款,另一家正在办理退款手续。
孩子 花两千多元买道具
曾先生家住岳麓区,女儿读小学四年级。英语老师布置的口语作业,需要孩子在网上完成,所以曾先生的妻子姚女士将她的手机给了女儿使用,并录入了女儿的指纹。
没想到,这个小举动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原来孩子在用手机完成作业的同时,还迷上了“奇迹暖暖”和“萌娘餐厅”两款手机游戏,时常在游戏中充值“买钻石”。曾先生说,去年七八月份,女儿开始玩这些游戏,偶尔充个几元也不显眼。
“这类游戏专门针对女孩子,很有吸引力。孩子也还没有养成正确的金钱观。”曾先生表示,妻子使用的华为手机,可以使用指纹进行解锁与支付,而手机中恰恰还录入了孩子的指纹信息,因此孩子用自己的指纹便可偷偷完成支付。
2017年12月30日,当曾先生发现这一问题时,孩子已经在游戏中消费了不菲的金额。“68元、128元、648元……”翻阅着近期的交易记录,曾先生发现女儿已在两款游戏上先后通过微信、华为钱包花费了近2400元,集中在2017年12月16日、17日、23日。而曾先生一个月的工资才3000多元。
家长 申请退款遭遇障碍
事发后,曾先生连忙与微信、华为钱包两家运营商联系。“我拍摄了女儿使用手机的视频、交易截图等证据提交给他们”。经过沟通,微信方将近期充值的1200多元退还给曾先生,并封了相关游戏账号。
可当曾先生拨打华为客服热线电话进行沟通时,客服人员却没有同意曾先生的退款申请。曾先生告诉记者:“他们说钱不能退,说这属于家长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对于“家长监管不到位”这一原因,曾先生表示认可,但面对无法退款的处理措施,他坦言“难以接受”。曾先生说:“孩子是未成年人,被游戏诱导,瞒着家长大额消费,运营商难道就没有责任吗?”经过多次沟通,双方仍没有就退款问题达成一致。
近日,记者拨打了华为客服热线,客服人员称,游戏充值是消费者在手机上主动操作,输入密码、指纹后完成的,退费较难。不过,他们会作为特殊情况上报,24小时内处理到位。但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曾先生告诉记者,还没收到退款,对方说正在办理退款手续。
律师 未成年人大额消费应该退款
随后,记者也体验了曾先生提到的两款游戏,如同曾先生所说,游戏的设计对孩子来说的确“很有吸引力”,游戏页面中设计有接近“商城”功能的按钮,在“商城”中,可以通过支付现金来购买各类虚拟商品。只要孩子掌握了支付密码或者支付指纹,就可以直接消费付款。
其实,类似的事件已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甚至有孩子利用父母的手机在游戏中消费达数万元。由于涉事的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在运营商和游戏商是否应退款这一问题上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根据2010年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然而,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最大难点在于无法确认游戏消费是否为未成年人所为。
湖南天地人律师事务所教育法律事务部负责人陈戈垠律师认为,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日常生活中小孩买铅笔文具盒等小额交易是可以获得法律的认可的,但成千上万元的大额交易超过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视为无效。所以,运营商应该退还已支付的款项。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朱炎皇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