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湖南考察,赋予湖南“三个高地”战略定位和“四新”使命任务。作为全省的领头雁,一年来,长沙着力推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步履铿锵,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彰显新担当。即日起,红网长沙站推出系列报道—《长沙,22!》,聚焦长沙22条产业链,展现这一年工业经济的奋进态势。
红网时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迈向全球服务新时代。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从共享单车定位到无人驾驶导向,从地质灾害预警到军队信息化作战,北斗应用覆盖广泛。今年以来,长沙航空航天(含北斗)产业链总体仍呈现了逆势上扬的态势。1-9月,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75.37亿元,同比增长17%,全产业链今年总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9月16日至17日,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将在长沙召开。近年来,长沙北斗企业在应用上‘抢占先机’,助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已初步形成了芯片-模块-板卡-地图-终端及系统集成应用与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构筑了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一个北斗千亿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哈啰出行的车型配备北斗芯片后可准确找车还车。
场景应用丰富,多领域显身手
共享单车无序停放是城市管理顽疾,如何破解?哈啰出行全系车型标配智能芯集成北斗芯片,可高精度定位。当识别到车辆没有停在指定区域时,智能锁会自动弹开,定点还车技术可有效引导用户在规定区域内有序停车,大大减轻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压力。
“之前车辆安装GPS,用户在手机地图上搜索看到有车,但可能到现场,车并不一定在电子围栏里,定位有偏差。” 哈啰出行华南公关经理张振说,“哈啰出行内置北斗芯片后,相当于装了‘千里眼’,用户停车更精准,用户找车更方便。也就是说,如果搜索车辆,手机是显示的对象一定是会存在的,定位距离误差不会超过1米。
2020年7月6日,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潘坪村雷家山发生大型山体滑坡,滑坡量达300万立方米。而在本次大型滑坡发生前,当地已转移安置群众6户20人,实现了零伤亡。
这得益于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及时预警。“我们在前端布置了监测设备,数据传回后台后,对山体位移参数、倾角参数进行分析,结合预警模型得出预警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级责任人。”湖南北斗微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龙鹏宇介绍,这套自主研发的系统水平位移定位精度误差高程不超过3毫米,水平不超过2毫米,可将地质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已在全省8个市州布置了600个监测点,在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也有布局,实时监测地质灾害隐患,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北云科技研发的高精度GNSS射频芯片。
“北斗芯”长沙造,暗藏大国能量
在隧道、地下停车场等复杂苛刻场景下,无人驾驶怎么实现?基于北斗芯片开发的服务系统可提供高精度定位。
“在北斗信号完全消失情况下,湖南北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云科技”)利用研发的惯性导航技术,保持车道级精准定位,车辆隧道内行驶3公里误差不超过3米,解决了无人驾驶信号盲区位置感知问题。”北云科技总工程师郑彬表示,在车载高精度定位细分领域,北云科技每年销售高精度定位产品1万套以上,为全国各个城市的驾考系统提供可信的厘米级定位。目前,企业自主研制开发的高精度组合导航与百度、希迪自驾、ROBOTAXI、理想、小米等企业都已开展合作。
长沙海格北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格北斗”)专注北斗芯片和系列化解决方案研发,先后成功研发2015、2016、2018、2020等4个代系、多个型号的北斗核心芯片。其中,BP2016“海豚一号”,是全球首款量产的北斗高精度基带芯片。该公司的北斗芯片在国家级两轮测评中均获全国第一,北斗高精度板卡在国家级测评中成功跻身全国前三甲。
“我们研制的北斗三号芯片在国内中高端应用领域市场占有率国内排名前三,这也标志着长沙北斗企业已跻身北斗芯片和模块研发企业的第一梯队,有能力承担北斗三号的应用推广与产业化工作。”海格北斗董事长刘彦信心满满地表示,近几年,企业每年营收增长在30%以上。2020年,企业产值8000多万,今年预计可达2亿元,企业提供的自主可控的北斗核心芯片和模块,将为中下游的终端集成、系统应用和运营服务提供基础器件和关键部件,引领和带动区域内北斗产业的发展。
长沙北斗应用产业是典型的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地。在抗干扰导航、无人机防御、导航仿真、北斗星间激光数据链、导航基带芯片高精度导航定位等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并在部分应用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在芯片领域,北斗高精度组合导航芯片、基带芯片、SOC 芯片、基带射频芯片等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位于长沙中电软件园的长沙北斗开放实验室。
良好生态加持,产业链已成型
北斗芯片作为产业链上游,是促进北斗产业向集聚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产品。在长沙市从事卫星导航业务的相关企业有600余家,其中专业从事北斗领域的约100多家。
目前,湖南80%、长沙90%以上从事北斗导航产业的企业聚集长沙高新区。长沙市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现已形成了以长沙高新区为核心区的产业集聚区,实现了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的全覆盖,并初步形成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系统集成应用与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构筑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体系。
“长沙北斗产业聚集效应越来越强,制造北斗终端的芯片、天线、射频等配件全部可实现在本地配套。”从成都来长沙创业10年,湖南中森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深有感触, “2011年,我们刚落户长沙时,这种配套率为0,这10年的变化让人惊讶。”
“近20年里,长沙北斗系统核心科技发展加速追赶,部分卫星导航领域产品技术达到了国外同行水平。”海格北斗董事长刘彦表示,“长沙发展北斗产业有着多种优势,如国防科大、湖南大学等高校设置了相关专业,北斗产业人才供给充足,加上长沙房价的洼地效应,近年来吸引了外地很多人才落户。”
“北斗人才是北斗技术应用的源动力。要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发挥基础成果优势,积极推广北斗的规模化应用。” 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明德祥认为,即将在长沙召开的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是一个重要机遇,它对国内关联企业有一种聚集效应,推动长沙乃至湖南的北斗产业发展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湖南北斗微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的北斗高精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北斗+”无极限,未来皆有可能
随着 2020 年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北斗产业将迎来由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升级变革。未来,北斗高精度定位、导航、授时(PNT)技术创新及应用是未来发展热点。
长沙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技术策源地和核心技术支撑地,每年设立1亿元北斗应用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北斗在智能网联汽车、地理信息两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市场拓展、研发创新和平台建设。
长沙正在加快培育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北斗+”应用场景,推动“北斗+”试点示范础性服务的规模商用,推动北斗产业与传统工程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等行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深化北斗技术在城市空间规划、环境监测、减灾防灾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在自动驾驶、智能驾考驾培、可信导航、位置服务、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推动相关应用场景向北斗企业开放。
根据《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城市顶层设计(2021-2025年)》,“十四五”时期,长沙将打造以信创产业带动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的示范之城,将北斗导航技术应用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充分发挥北斗系统在定位、授时、导航、卫星通信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有效提升城市高效能治理水平,更好地服务长沙市民的高品质生活,助推长沙打造北斗产业创新应用发展高地。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余惠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