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肖燕 长沙报道
人物名片:王仁才,湖南省政协常委,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全国著名的猕猴桃研究专家。
农时不等人,春耕正当时。在湖南湘西凤凰县菖蒲塘村,猕猴桃正悄悄吐芽开花。4月23日,湖南农大教授王仁才再一次来到菖蒲塘村进行技术培训,将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助力农民生产增收,把论文写在湘西大地上。
4月23日,湖南农大教授王仁才再一次来到菖蒲塘村进行技术培训,将技术、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菖蒲塘村考察,提出“要依靠科技,开拓市场,做大做优水果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菖蒲塘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干旱村、贫困村。“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长菖蒲草”,便是菖蒲塘村当时的真实写照。
而如今,行走在菖蒲塘村的田间小路上,仿佛走进了百果园,猕猴桃、柚子、刺葡萄,一片接着一片,随着山势铺开,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样的变化离不开“科技特派员”王仁才十几年如一日的奔走、指导与帮扶。
“不下雨就在田间地头干农活,下雨了就在村民家中搞起了技术培训。”早在2007年,王仁才就作为科技特派员,对湖南湘西凤凰县菖蒲塘村提供技术帮扶。10多年来,在王仁才的指导下,村里的猕猴桃产业不断升级,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依托猕猴桃产业,菖蒲塘村由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2020年,王仁才被菖蒲塘村授予“荣誉村长”称号。
“菖蒲塘村就是我的第二故乡”,王仁才告诉记者,廖家桥镇是湖南最早的猕猴桃生产基地之一,有较好的种植基础,但种植品种单一,仅“米良一号”品种。加之技术体系不配套、果园管理较粗放,导致果品无法提质,效益较差,“卖不足1元钱的便宜价格,还时常滞销”。
为此,王仁才开辟试验田,引种了来自四川的红阳猕猴桃优良品种。一年后,红心猕猴桃挂果了,剖开果子,果心红红的,果肉金黄黄的,闻起来香香的。
王仁才手把手向当地猕猴桃种植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在王仁才的技术指导下,这里的猕猴桃种植走上了新的标准化种植和管理之路。原有的“米良一号”种植,现在也可以卖出了2元一斤的批发价,不再愁销,红心猕猴桃则能卖出20元左右一斤的好价格,还供不应求。到2020年底,菖蒲塘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余元,全村3000多名农民,出去打工的仅400人,这里的农民真正走上了产业致富的道路。
菖蒲塘一位村民回忆,2014年间,凤凰县红心猕猴桃溃疡病严重,几乎全军覆没,村民们急得焦头烂额,手足无措。王教授来到当地指导后,解决了村民的难题。
“对于一个科技特派员来说,带领群众找到合适的产业,创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才是帮扶的最终目的。”谈及未来,王仁才表示,他和他的团队正在探索建立以项目为纽带、以基地为依托,由科技特派员牵头,联合当地技术人员、种植户、协会和龙头企业,共同打造完整产业链,真正提高当地的‘造血’能力,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还有一批像王仁才一样的“土专家”教授们,他们把顶层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变成老百姓的手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技术扶贫到产业扶贫,带领老百姓富了起来,有力带动了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肖燕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