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长沙雨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雨花大会堂举行。
代表拿着政府工作报告,一字一句看得很仔细。
代表把涉及民生的内容,一一圈出来。
红网时刻长沙12月27日讯(记者 胡芳 熊晓宇 贺卫玲)“2021年,计划新(改)建5所中小学,新增学位7400个;黎托生态公园、浏阳河风光带将建成开放;完成2家养老机构、10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2月27日,长沙雨花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雨花大会堂举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握了一个“实”字,突出了一个“民”字,回应了各方关切。
过去一年,民生实事办得好办得实。备受关注的“菜篮子”工程——红星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一期即将开业。川河苑、中城苑、自然苑、黎锦苑等保障性住房交房3600余套。长重小区、卫技新村等一批群众期盼的老旧小区完成改造。育新二小、泰禹三小等一批学校完成建设。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完成169台锅炉低氮改造、1.7万户餐厨油烟净化治理;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000余万元;无害化厕所改造6730座,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村覆盖率100%……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数字。
五年来,雨花区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有个数字特别值得一提:“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大抵都是源自于此。
“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4万元以上。”接下来,雨花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又是实在的数据,这体现的是“百姓利益无小事”的庄重承诺和为民之心。
2021,实现雅塘冲路、车站南路建成通车、石马文化公园开园;深化商圈广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等区域综合治理,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有序……这些略显细微的民生“小事”,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墨不少。这些事虽然对于国家来说都很“小”,但是对于具体的家庭、个人来说都是大事。报告里短短的一句话,彰显的是心系民生之情“长”。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熊晓宇 贺卫玲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