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相对论丨从一场大会看国家级新区的跃升逻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湘江奔涌,潮声如雷。

2月17日,湖南湘江新区召开2025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

湖南湘江新区召开2025年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

在这片120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这场大会的召开,正以“高”与“低”的辩证逻辑,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湘江实践。

而聚焦“双千亿”计划和“七大攻坚”行动,突出“项目攻坚、招商破局、创新创业、改革赋能”四大主题,跑好新一轮高质量发展接力赛、拉力赛的冲锋号也即刻吹响。

从318米的新地标金茂大厦到中联重科的智能制造灯塔工厂,从当好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一面旗帜的雄心到“雷锋式”服务的温度,湘江新区以“相对论”的哲学视角,诠释着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高:向云端生长,锚定全球坐标的“新区高度”

产业高度:从“百亿企业”到“世界级产业集群”

600家企业受邀参会,邀请企业家坐前排、向企业颁发荣誉奖励,是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一贯传统,也是对他们卓越贡献的衷心感谢……中联重科海外业务连续4年高速增长,长沙中兴智能产值增长12.7%达128.9亿元,巴斯夫杉杉打造内外资合作、研发中心建设“两大典范”……“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共同撑起了新区实体经济“大厦”。

湖南湘江新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持续领跑全国。

支柱产业“立柱”,新兴产业“架梁”,企业持续高质量突破,力促新区“2+4+N”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一幅智能制造装备和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规模持续领跑全国,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集群挺进“国家队”,生命健康产业迈向千亿,新能源新材料、航天航空及北斗、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正在加速崛起的登“高”盛景,让人心潮澎湃。

科创高度: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区”

当新的“科学的春天”扑面而来,湘江新区矢志成为科创的美妙“链接点”。

2024年,新区新增各类研发机构328家,占全市46%。

2024年,新区人才总量突破百万。研发投入强度达9.5%,远超省市平均水平;新增各类研发机构328家,占全市4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3.3万件,占全省30%;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占全省新增数23%……一家家茁壮成长的高科技企业,一项项令人欣喜的“高研值”新硕果,湘江西岸科创动能汹涌澎湃,蕴藏着更多的可能性。

低:向大地扎根,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区温度”

服务低姿态:从“送解优”到“早餐会”

图片

2月2日,湖南湘江新区2025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湘商新春恳谈会举行。

在湘江新区,“低”不是矮化,而是俯身服务的姿态。

湖南湘江新区坚定做企业最“铁”合伙人,“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常态化开展“走找想促”“送解优”帮扶活动,全年共解决企业诉求6670个,审批效率整体提升10%以上,实现“新区事新区办”。

政企“早餐会”常态化召开,企业家直言“暖胃又暖心”,更多企业在新区从“候鸟”变为“扎根树”。

营商低成本:从“拼补贴”到“拼生态”

面对“内卷式”政策竞争时,新区率先转向“拼服务、拼生态”。

2024年,新区持续推动改革创新,知识产权融资等44项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改革创新风险备案机制获全省推广。

第二批省级91项赋权事项承接有力,1071项非高频事项材料、时限、环节再压缩20%以上。

“天天麓演”平台正式上线,汇聚2万多个项目信息,累计举办国内路演活动500余场,助力300余家科创企业和创业项目以更低成本,融资超30亿元。

民生低门槛:从“产城融合”到“幸福新区”

高质量发展最终要落脚于人的获得感。2024年,新区开工改造20个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涉及19574户城乡居民的供水设施建设,新增停车位3.9万余个,百姓的获得感可感可及,生活的幸福感成色更足。

2024年,新区坚持“东提、西拓、南融、北延”,新增建成区面积超10平方公里。

过去一年,新区坚持“东提、西拓、南融、北延”,“一桥一隧二十路”拉伸城市骨架,新增建成区面积超10平方公里,学校、医院、公园、商业比邻而居,“15分钟生活圈”加速成型,诠释着“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高与低的辩证法:新区何以成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一面旗帜?

战略升维与战术下沉的统一:新区的高,是锚定“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视野;新区的低,是“雷锋式”服务企业的务实。

这种“顶天立地”的格局,让规划图快速转化为施工图,变为实物量,在营造“秀外慧中”的发展、生活环境的同时,还打造“阳光普照、雨露滋润”的营商环境,以“四到”提升企业的“四感”。

2025年,新区将抢抓产业项目攻坚,以完成项目投资100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000亿元以上的“双千亿”目标,为省市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硬核产业与柔性生态的共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硬实力”,需要创新生态的“软支撑”。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

2025年,新区将抢抓科创项目攻坚,唱好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科城“双城记”,建设运营好湘江科创基地、大学科技园、麓山科创港,深挖科创“宝藏”,力争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达到60%以上,吸引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来新区创新创业,加大企业“梯次培育”,努力孕育出属于新区的科创明星。

历史积淀与未来开拓的对话:从三千年前的楚汉文化到今天的新区面貌,在继往开来又与时俱进的同时,新区将以抢抓十大片区攻坚,在打造改革开放高地上开新局。

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夜景。

鸟瞰新区大地,2025年,新区将向东提升城市品质,完善梅溪湖超级中轴,做强湖南金融中心。向西拓展对外通道,加快高铁西城建设。向南打造融城门户,提质升级大王山北片区,提速建设九华兴隆湖片区。向北对接长江经济带,推动虞公港“港产城”融合发展……乃至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协同区。

湘江潮涌处,正是风起时!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湖南湘江新区以“高”定义方向,用“低”夯实根基,在国家级新区的竞逐中走出了一条“既登高望远,又脚踩大地”的独特路径。

当湘江科学城的塔吊与中联智慧工厂的机械臂同频舞动,当湘商回归的热潮与民生幸福的温度交织升腾,新的十年,这片土地正以“相对论”的智慧,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区样本。

君可见,湘江北去,不尽是发展的洪流;潮头登高,放眼处皆为未来的曙光。

来源:红网

作者:卢杨屾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946/52/147098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