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感人瞬间”微视频《雷锋》的创作幕后

近日,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创作推出的《守护》《在一起》《雷锋》《时代楷模杜富国》等“感人瞬间”系列微视频作品,在中央及湖南各大媒体平台刊播,反响热烈。8月5日,湖南日报记者专访《雷锋》微视频的主创人员,探寻到这90秒背后的故事。

找准方向和共鸣

《雷锋》微视频拍摄现场。

“太难了。”这是全程参与微视频《雷锋》创作的编导张原的第一感觉。

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拥有极具辨识度的一张脸。从哪里切入会更出彩、更有记忆点?讲雷锋精神,还是讲他的好人好事?“一开始,我们把关注点单纯地放在了他个人身上。”

摄制组前往长沙望城区的雷锋纪念馆取材,却发现除了极少量的原声和一些照片、纸质材料外,没有雷锋的视频影像。

第一个星期,摄制组频繁地开会,光脚本就出了7版。第1版成片聚焦于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在部队的传承。但摄制组并不满意。“没有找准方向和共鸣,距离感犹在。”张原说。

“雷锋很像早期的志愿者。”一场创作座谈会后,湖南省委宣传部领导的一句话,让摄制组看到了更清晰的创作曙光。

手、脚和背影

雷锋纪念馆悬挂的雷锋生活照。

“雷锋的手总出现在最需要的时刻,雷锋的脚总冲锋在最危险的前方,雷锋的背影总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 目前刊播的《雷锋》成片中,“手、脚、背影”这3个词贯穿始终,将雷锋本人与众多当代“雷锋”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们之中,有被层层手套磨破双手的隔离病房护士,有双脚泡在洪水里的抢险战士,有只看得清背影的消防官兵, 有疫情期间每天志愿接送医生的出租车司机……他们有的是时代楷模,有的是道德模范,有的是普通上班族。

“定下手、脚、背影这3个词,大概用了6分钟。”湖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党委书记、总监,《雷锋》微视频总导演李越胜说。有了方向,也就有了灵感。通过“志愿者”这一关键词,摄制组将之前的成片思路推翻,开始关注现实中的“活雷锋”,并用一天两晚,将文字脚本、拍摄、剪辑、修改全部完成。

“片名叫《雷锋》,但内容却不局限于雷锋本人,而是拥有雷锋精神共性的群体,一种雷锋就在身边的社会正能量。”摄制组负责人刘贤志说,“我们跟雷锋其实没有距离。”

“摩托男孩”雷锋

雷锋在北京天安门前骑摩托的照片。

“我在雷锋纪念馆看到的照片,他几乎都在笑。”张原手机里保存了很多影像资料,其中有一张雷锋在北京天安门前骑摩托的照片。

“雷锋像不像现在的‘摩托男孩’?他穿皮夹克的照片也特别帅气。”张原所说的皮夹克,是雷锋在鞍钢工作时,和同乡一起到旧货门市部买的,穿了没多久就去当兵了。后来,雷锋拿着一个月6元钱的工资,一双破袜子穿了3年补了又补,日子过得勤俭节约,却在精神层面过得富足。

张原说,通过这次拍摄,她收获了很多感动,对雷锋的印象也不只是停留在“榜样”,而是增添了许多的亲近感。“阳光、友善、俭朴,也时尚,就像我们身边很棒很棒的那种大男孩啊。”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邓正可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