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且智能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受到了市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嘿哈猫供图
位于八方小区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王志伟 摄
“健身房就在小区里,锻炼变得方便许多,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过来,而且完全不用考虑天气情况。”“这里健身器械齐备,而且非常智能,来锻炼的也都是熟人,感觉很舒服。”5月29日,由长沙市体育局投资建设,湖南嘿哈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建设、运维的首批10家“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正式向市民开放。通过此前几个月的试运营,很多社区居民已经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有了一定的体验和了解,这种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上的积极探索,得到了各区县市的积极响应和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随着全民健身、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个性化、多层次需求也日益增加,智慧社区健身房的出现就是体育与‘智慧’‘科技’的结合。通过‘政府出资、小区出场地、企业管运营’模式,社区居民们只需花费25元/月,就能在家门口实现健康生活,大大提升了获得感。”长沙市政协副主席、市体育局局长李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们还将新建20个以上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进一步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智能化的健身需求。”
“去哪儿健身”仍是难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对健康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健身开始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必需品”。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民健身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满足“健”的需求,首先要“建”——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保障。近些年,长沙市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法规政策体系,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与人民群众“爆发式”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场地设施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依然存在,“健身去哪儿”仍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住在保利花园的刘女士对记者诉苦,在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成以前,她经常因为场地的限制不得不放弃锻炼。“体育健身场馆一般建在城市中心或者区域中心,去的话要在路上花不少时间,健身花费也不算便宜。社区里虽然有一些健身路径,但功能比较简单,满足不了我对健身的需求。”
像刘女士这样因为场地原因导致运动受限的情况在全国其实非常普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早年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的数据,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客观原因当中,缺少场地占比34.9%。
打通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
要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贴近小区、贴近居民,让居民在更近的距离内享受智能化、个性化的健身,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要贴近小区,嘿哈猫“零距离”智慧健身品牌创始人喻剑兰有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大家都是小区居民,全民健身作为一项国家普惠性政策,要惠及到所有人,就必须缩短距离成本,所以在小区内建设健身场地是最合理的选择,最能实现普惠、公益的目的”。
2018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选定七省作为试点,组织开展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工作。方案中提出: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支持专业公司参与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和运营,对政府与社会合作建设运营社区健身中心的模式进行深入探索;根据社区人口结构,合理规划配置可服务于社区各类人群的智能化、个性化、互联互通的体育器材和设施设备。
湖南虽不是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全国试点建设省份,却走在了前列。 2019年,长沙市体育局与嘿哈猫合作,在全市六区一市布局建设了1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分别位于岳麓区八方社区,天心区湘府逸园社区、保利花园社区,雨花区上海城社区、仙姑岭社区,芙蓉区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开福区左岸春天社区,望城区翡翠园社区、中南社区,宁乡市怡宁社区。
据介绍,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场地建设、装修与器材的投放由长沙市体育局按每家35万元的标准投入,基本利用小区内的闲置空房或架空层建设而成,然后由嘿哈猫公司统一管理运营,居民在运营方的健身APP上购买25元/月的公益卡,便可来中心健身。
智能化、公益化真正“惠民”
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智慧"在哪呢?记者日前走进上海城社区的智慧健身中心体验了一番。健身中心内,13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了10余件器械,被划分为操课区、跑步区、固定力量区、自由力量区及体测区,每项运动皆有云端视频指导,还贴心配备了洗手台、更衣间等设施。
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用户不仅可通过人脸识别自助健身,更可通过APP远程实时了解健身房内PM2.5指数、人流密集程度,同时还可以约人、约课、约设备。
智慧健身中心的智能化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从门禁到灯光、空调、窗户都是智能控制,保证了室内的宽敞明亮、空气清新;360度监控、中央监控报警中心、烟雾探测等系统24小时保证安全;各种健身器械同样采用网络化管理,并配备了网络教程、网络大数据管理,手机APP上个人身体档案、训练计划、运动数据等一目了然,精准地为每一个健身者提供个性化的科学健身管理;24小时自动运营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健身的便利……
“疫情当前,对场馆内进行锻炼的用户,我们还将加强对其体温及健康状态的监控,杜绝因人员密集造成疾病传染。” 喻剑兰介绍。
这样“高大上”的健身中心,一个月只要25元,算下来每天八毛钱,这样的价格远比市面上传统健身房的价格低,即便与试点省份的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相比,价格也是最低的,基本消除了部分人群因高昂的费用而放弃健身的顾虑。
“惠民智慧社区健身中心作为政府管理科学化、企业运营专业化、市民健身智慧化的高品质公益健身场所;通过创新的互联网平台思维模式,其精准投入、管理科学、运营风险小,市民使用安全、便利、智能、低收费,为推动长沙‘全民健身’开创了一条全新路径。”李平表示。
持续完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自2019年12月试运营以来,即使受到疫情影响,长沙1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平均使用人数达300人,会员人均到店率达月均20.2次。
“小区居民对这个健身中心评价很高,因为就在家门口,方便快捷而且智能,我感觉大家的锻炼积极性有很大的提升。”八方社区居委会书记喻双平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成后无需再投入其它费用,嘿哈猫公司来负责未来8年的运营和设备维护,可实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长时间持续使用。据了解,嘿哈猫公司每周都会对场地进行维护,而且实时与各社区物业中心保持沟通,随时准备解决问题。
可以说,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的落地为长沙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城市,在因地制宜破解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在首批10个智慧社区健身中心投入使用后,长沙市体育局将积极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智能化的健身需求,抓紧组织实施第二批20家以上智慧社区健身中心。
李平对记者说:“全民健身是一个大工程,百姓都有各自的健身需求,我们这一次公益健身房进社区的尝试,主要是为了引导市民业余生活方式和休闲习惯的改变,同时给予大家更多样化的选择。”
“下一步,我们将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契机,在大力推进健身步道、乡镇街道全民健身中心、全民健身工程、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的建设模式和实现路径,打造‘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健身圈升级版,完善‘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切实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李平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赵紫名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