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抓住“鸡”遇,贫困户变身致富带头人

红网时刻长沙5月29日讯(通讯员 钟伟)“他家的鸡都是放养在山中,吃的都是青草、昆虫这些天然饲料,20平米的面积供养1只鸡,肉质鲜美、口感好,很受消费者青睐。”从长沙赶来进货的销售商胡成名说道,而胡成名口中的“他”便是家住浏阳市沿溪镇大光圆村岭上组的李友义,从深山里的贫困户到小有名气的致富带头人,李友义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带给了他好日子。

11.png

李友义正在林中照料鸡群。

政策助力:改变多舛命途

女儿一出生就重度感染住进ICU、妻子产后重度抑郁、母亲罹患宫颈癌、一场大火烧光整个家……说起李友义的遭遇,沿溪镇扶贫办主任高彬颇为感慨:“2015年,到他家核查情况的时候,用‘水深火热’形容都毫不夸张,生活十分拮据。”根据相关政策,李友义当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产业帮扶、自力更生才是拔掉穷根的方法,我们便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鼓励他利用资源条件发展山林鸡养殖。”高彬介绍,产业扶贫思路确定后,镇村两级全力为李友义创造发展条件,免费提供鸡苗、帮助申请小额贷款、邀请专家技术指导、全力打通销售渠道……在多方力量的帮助下,李友义养殖的第一批80多只鸡苗成活率高达80%,这让曾经被生活重担困扰的他看到了希望。

“品相好、味道正、原生态”这是大家对李友义养殖的山林鸡的评价,大山里的“自由散漫鸡”成了当地农家乐和周边市场的抢手货,许多人都提前打电话预定。不仅如此,首次尝试养殖的李友义凭借辛勤劳动,养殖收入达8600余元,这让他看到了产业发展的潜力,也极大激发了他脱贫致富的斗志。“只要肯付出、肯钻研,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就此,希望的阳光通过汗水,洒进了贫瘠的生活,改变了坎坷的命运!

12.png

优质鸡蛋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自力更生:走出脱贫之路

常言道:“自助者,天助之”。2016年,赚到“第一桶金”的李友义并没有“等、靠、要”,而是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继续追寻自己的致富梦想。

“党和政府都给了这么好的政策,我也要更加努力。”为了提升养殖技术,他骑着自行车去请教养殖专家,购买大量养殖书籍自学;为了扩大养殖规模,他找到村上协调山地流转,找到镇上扶贫干部协助办理贷款,带着家人将20亩的山地打上了围栏;为了打开产品销路,他带着养的鸡各处找经销商、找餐饮门店,从来没有上过网的他,一个键一个键敲通了电商销售的渠道。

2019年,通过不懈努力,李友义的养殖场初具规模,养殖面积从起初的20亩扩大到现在的80余亩,养殖数量从开始的80只到600余只,年利润基本可以达到12万元。“每天都忙不赢,但是接到订单电话时一点都不觉得累。”由于品质过硬,李友义的山林生态鸡和鸡蛋已经有了稳定的销售网络,不仅供应当地的餐饮门店,也打通了长沙市和广州市的销售渠道,大山里的土鸡和土鸡蛋成为“香饽饽”,李友义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授人以渔:携手共同富裕

“我们的山林生态鸡都是在山林里面自然放养的,山上种树,树下养鸡,市场销售前景非常好……”李友义一边向周边贫困户介绍养殖场情况,一边分享养殖小诀窍。从如何选择养殖基地到如何选择种苗,从如何提高养殖品质到如何进行病害防治,从线下销售网络的打造到线上渠道的推广,李友义事无巨细、毫无保留,他说:“只要其他村民想学,我随时欢迎,希望能帮助家庭困难的邻里乡亲过上好日子。”

如今,李友义的养殖场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吸纳了3户贫困户加入,帮助7人实现本地就业。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线下销售受阻,但是凭借线上销售的优势,李友义的合作社目前运转情况良好。“希望今年再扩大一些规模,在养鸡的同时,养几十头黑山羊和牛。”李友义自信地说道。

李友义的蜕变之路是沿溪镇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沿溪镇积极引导困难群众因户制宜,结合自身优势条件发展特色产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发展产业不能随大流,投入合适、发展持续、市场稳定的产品才能帮助村民真正抓住发展机遇,‘私人订制’是我们的工作窍门。”沿溪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产业扶贫项目稳步推进,镇村两级协助技术支持、品牌宣传、销售渠道拓宽等,携手更多贫困户稳步迈入小康。

来源:红网

作者:钟伟

编辑:王璐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0/05/29/730182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