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内学长沙”学什么?

长沙市浏阳河畔,建设中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田超 摄

格力电器(长沙)大型中央空调生产车间一角。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企业展厅中展示的多用途无人机。 傅 聪 摄

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工18号厂房是目前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智能化制造车间。 郭立亮 摄

威胜控股有限公司全自动检测线对电表进行校验。 唐 俊 摄

湖南鲲鹏计算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创建正式启动。

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盛况空前。

百度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首次亮相长沙。

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获国家授牌。“互联网+制造业”蓬勃发展,智能化产品不断涌现,智能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中联重科全系列创新产品。

铁建重工第二产业园,自主研制的一台直径11米级盾构机完成验收,等待装车发运。

制造强省建设系列报道(五)

每2.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

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

每30天新引进1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

这是过去两年里,长沙产业链的“进化”速度!

2019年7月,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指出,推进产业建设,就要“外学华为、内学长沙”。

“外学华为”,就是要学习华为的“四个坚持”: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坚持以人为本,聚才引才;坚持抱团取暖,开放合作;坚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内学长沙”,则是学习长沙“思路对头,抓住产业链建设不放,精细谋划,精准发力”。

2020年1月6日,在全省制造强省建设工作会议上,长沙市政府进行典型发言,介绍长沙以产业链建设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常说“榜样是看得见的真理”。在全力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的过程中,全省各地透过长沙可以学习哪些抓产业、兴产业、强产业的“真经”?

思路对头

时间回溯到2017年12月4日。

当天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提出,将2018年确定为“产业项目建设年”。

号角吹响,省会长沙闻声而动。

“聚焦产业链抓产业项目,在主攻产业价值链、抢占发展制高点上谋求更大作为。”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多次强调要找准产业项目建设的发力点。

带着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决心,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长沙市以“产业项目建设年”和“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为抓手,聚焦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坚持经济工作向产业聚焦、产业发展以产业链发力。

目前,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已连续多月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规模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呈两位数增长。

“四长联动”,排兵布阵——

2016年,湖南选取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

长沙结合本地优势和实际,“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结合,在长沙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和研究力量的16条产业链基础上,新增汽车、生物医药、食品、移动互联网、检验检测、大数据(含地理信息)6条产业链,明确发展22条新兴及优势产业链。

面对抓好产业链发展这场硬仗,长沙不打无准备之仗,排好兵、布好阵。

产业谁来抓?

“链长牵总”,推进产业链。每条产业链由一位市领导担任“链长”,指导各产业链编制完成了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充实完善了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客商库,建立产业链人才池、资金池。

“盟长搭台”,聚集创新链。通过各个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的横向沟通,将产业链相关企业紧密团结起来,同时借助联盟座谈会、产销对接会等平台,把握产业链高端环节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校长支撑”,打造人才链。充分发挥驻长高校科研人才优势,深入挖掘人才与成果富矿资源,密切产学研政金协同发展,对接产业链需求,推动产业链共性技术和企业个性技术的突破,占据产业链高端环节。

“行长帮扶”,提供资金链。众多拥有产业链关键技术的企业,在快速扩张的阶段,亟需金融支持,通过引导银行积极推进产业链金融服务,将22条产业链“分链到行、责任上肩”,实现一链一行、一链一方案、精准对接、全程介入,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四长联动”机制,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夯实基础——

项目从哪来?

长沙的秘笈是9个字:“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形成抓产业链的工作方法与基础。

吃透“两图”——产业全景图和现状图。深入分析、厘清每个产业链的坐标和方位,明确各产业链的重点细分领域及关键节点承载的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实行挂图作战、项目会战,提高产业链建设的精准度。

完善“两库”——产业客商库和项目库。瞄准产业链建设年度目标和省委、省政府下发的“五个100”目标任务,精心制订产业链招商目录,深入研究企业投资需求,找准突破口,招引和建设一批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

建立“两池”——产业资金池和人才池。围绕22条产业链,明确资金来源渠道和人才配套需求,释放“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等政策红利,加快产业发展要素集聚。

形成“两报告”——产业链招商报告和分析报告。紧跟国家产业发展的最新要求,对接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定期开展产业链横向、纵向对比研究,形成操作性强的分析报告和招商报告,使产业链发展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五个一”“六张清单”,管理到位——

工作如何推?

在产业链建设工作中,企业引进、项目建设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时,调度机制就能发挥作用。

长沙对产业链项目建立全周期管理机制,实行“五个一”(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讲评、半年一考核、一年一观摩)调度机制和“六张清单”(新签约、新开工、未开工、新竣工、新投产、新达产)台账管理,全面收集、调度、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与问题,实行问题销号制度;开发产业链工作信息化系统(产业链APP),实现产业链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每季度末,由市委书记召集各位“链长”调度产业链建设工作情况;每季度初,由市长召集各产业链办公室主任调度产业链办公室工作推进情况;分管副市长不定期召集相关园区产业链工作负责人研究协商解决产业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市产业链办公室(设在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每个月以座谈会、调研或工作台账等方式,了解每条产业链的推进情况。

建立了产业链工作评价机制,出台了《长沙市产业链工作评价办法》,将22条产业链分为优势产业链、新兴产业链和服务型制造产业链三大类,从七个方面进行分类评价。

思路对头天地宽。依托“四长联动”“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五个一”“六张清单”,长沙的产业抓得住,项目引得来,工作推得动,产业链建设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精细谋划

谋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的发展蓝图,长沙仔细描绘、精细谋划。

精准研究——

22条产业链中,有的历史悠久,基础深厚;有的后来居上,来势喜人;有的扼住行业咽喉,未来可期。每一条产业链的现状、优势和特性都不一样,发展既不能采取“一刀切”方式,也不能各自为战。

在20名市领导“链长”上岗的同时,88名产业链干部下沉到园区。在产业链最集中的园区设立“链办”,每个链办5至7人。2019年4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又专门选派了第二批2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各“链办”履职任办公室副主任,遴选22名产业链科技特派员服务产业链建设。

这些年轻干部到岗后,全力以赴,投身全市产业链推进工作主战场,成为懂经济、懂产业、具有实践经验的“产业链人”。

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掌握每条产业链的“前世今生”,因链施策。在简短的时间里,各产业链办公室摸底排查、深入分析,最终总结出各自产业链的全景图、现状图,进而分析出产业链招商目标客商库、项目库。

根据“两图两库”,市委、市政府对分析排查出的优势细分领域采取强链措施,基础薄弱的细分领域采取补链措施,有发展潜力的细分领域采取建链措施,交叉融合发展的细分行业采取延链措施,最终形成了一链一策的产业链推进方案。

精准招商——

无论是建链、补链,还是强链、延链,推进产业链建设工作的目的是要做到每条产业链横向成群、纵向成链,最终实现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产业发展离不开项目。

如何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企业和项目“朋友圈”,考验着每位“链长”和每个产业链办公室的智慧。

在市委书记、市长两位“总链长”的带领下,其他产业链“链长”分赴各地“敲门招商”,足迹几乎遍及全国。

以全球视野聚焦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和高端环节,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二次招商,行动卓见成效:

2019年,各“链长”招商近200次,人均约10次;22条产业链共开展项目洽谈超过1300次,链均约60次;共引进计划投资额过亿元的项目超过202个,计划投资总额约2135.5亿元;其中,新引进计划投资过100亿元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860亿元),计划投资50-100亿元项目6个(计划总投资330亿元)。

精准培育——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来自企业。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长沙深入摸清龙头企业、高科技高成长型企业、关键节点企业的现状和当前面临的困难,采取“一企一策”思路,充分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2019年,全市产业链企业新增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87家,威胜信息成为科创板湖南第一股,远大住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力合科技在深交所上市。

在集成电路产业链上,填补我省民用封装领域空白的安牧泉智能科技项目,2019年9月已搬入新厂房;湖南普照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等16家链上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高企数量达到链上总企业数的64%。

2019年,国家组织首轮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全国100余家集群参与角逐,长沙工程机械脱颖而出,作为24个初赛胜出者之一参与今年决赛。1月10日,长沙34个竞赛项目集中签约,有三一、中联等巨头领衔的关键技术项目,也有启泰传感、华曙高科等中小企业领衔的核心零部件研发项目,还有“机械之家”等公司承担的产业互联网项目,标志着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强链补链步伐加快,据长沙工程机械协会秘书长吴京生介绍,这将有力推动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高端主机产品、补齐核心零部件短板,更好参与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扩大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世界影响力和美誉度。

精准服务——

产业链要向高端价值链迈进,离不开技术、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的支持。而对于企业来说,好的服务胜过真金白银。

长沙市围绕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先后持续开展了“千人帮千企 百日大行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年”活动。深入企业基层,掌握企业实情,了解企业所需。帮企业制定“政策对接包”,送“政策上门”,让政策利好转化为企业的行动和成效。

“为检验检测链上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产销对接、项目申报、产业分析等一条龙服务,我就是那一条龙。”长沙市检验检测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副主任任坚说。

针对长沙的检验检测市场不少流失到外地的情况,该链办推动举办长沙市首届检验检测产业链产销对接会。但举办此类活动无经验可借鉴,链办干部想尽方法,最终促成了这场供需两端产销对路、精准对接的活动,当天即达成产销意向2140万元。

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的用工、用地、融资等方面的燃眉之急,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新能源装备产业链协调成立长沙天际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解决了企业6.4亿元融资需求。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专门设立了风险补偿基金,通过风险分担的方式大幅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代偿容忍度,引导合作银行将信贷资金投向产业链上有资金需求的中小微企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产业链为100家重点企业解决了98个问题。

举办了第十九期钱学森论坛暨2019长沙空间信息产业国际博览会、“智汇芯城·链上长沙——集成电路企业家来长交流考察”等活动,推动产业链企业深度交流。

精准发力

位于宁乡高新区的比亚迪宁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仅用13天就完成了预计要60天才能完成的700亩用地、约50万方土方平整的工作量,目前,厂房、项目内部道路和雨污管网等建设如火如荼。

2019年以来,长沙市的产业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达49%,其中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07亿元,增材制造、检验检测、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等19条产业链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超过100%。

产业项目建设形成争先进位、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得益于长沙市推进“两个年”活动和产业链建设,精准发力,抓住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

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制造强国,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优化产业布局,长沙一手抓“智”,一手立“新”。

立足长沙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前沿产业培育,落实“三智一自主”产业布局;

瞄准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共享经济“五大新经济形态”,强化新一代人工智能、新能源、功能材料、信息终端、生物基因、视频等“六大技术”攻关,抢抓产业发展窗口期,抢占产业链发展制高点。

突出招大引强——

眼下,位于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的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工地上,近百台挖掘机、压路机等设备和近200台渣土车穿梭于工地。

2019年9月27日,国内首条大尺寸OLED生产线——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落户浏阳。这个总投资达320亿元的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上的重特大项目,打破了长沙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缺芯少屏”的局面,为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冲击千亿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瞄准产业链上下游,引进相关配套项目,形成“引进一个企业、带来一串项目、聚成一片产业”的发展新格局。在显示功能器件产业链领域,园区充分发挥蓝思科技的“领头雁效应”,先后引进了日写触控传感器、欧智通科技、豪恩声学、惠科等项目,着力构建集触控、显示、玻璃面板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突出招大引强,产业多点开花。

长沙市坚持“精准、舍得、执着”理念,落实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产业定位,大力实施以商招商、老乡招商、校友招商,重点引进“三个500强”、产业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以及上下游配套企业。

一批项目落户星城: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开工暨道依茨发动机项目签约开工, 蓝思科技投资10亿元的电子产品辅助材料生产基地项目到来了,总投资额近10亿元的索恩格新能源汽车技术全球研发中心和索恩格工业园二期项目引进了……

一批项目顺利投产:广汽三菱发动机及二期扩建项目已完成厂房改造并投产,新增发动机产能10万台;日写蓝思DITO触控传感器项目一期4条生产线全面投产;德赛电池项目首期5条高速自动化生产线投产,达产后预计可形成年产约4000万块锂电池的生产能力。

在推进产业链建设的两年里,长沙保持着“每2.3天新签约1个投资额过亿元的产业链项目、每15天新引进1个“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每30天新引进1个投资额过50亿元产业链项目”的速度。

强化技术支撑——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长沙也下足了工夫。

2019年7月26日,2019首届清湘产业创新峰会,“混凝土泵车臂架轻量化设计与制造”等6个项目当场对接成功。这场有10余名院士专家、32个优质项目、500余名企业家参会的产业创新峰会,旨在承接清华校友在“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中的优秀项目落地长沙,充分发动产、学、研、政各界力量,推动清华项目、技术和人才资源与长沙支柱产业及优势产业无缝对接。

展会赛事做“媒人”,创新平台成为科技成果的“转换加速器”。

2019年以来,长沙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在长院士的深度对接,先后组建或成立了一批产业链平台,包括长沙新一代半导体研究院、长沙市湖湘军民融合促进中心、长沙军民先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刘经南院士(专家)工作站、方滨兴院士工作站等。

2019年,全市22条产业链链均获批国家、省级以上产业链平台10个以上,网络安全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省内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落户天心区。

“这些科研机构为长沙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凝聚了智力资源,搭建了产业平台,为当地的制造业提供了智力支持。”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院长李仁表示。

打造应用场景——

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风口”,谁把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实现大规模应用场景落地,就能在未来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

1月9日,华为与湖南“牵手”,赢得广泛关注。当天,湘江鲲鹏服务器、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在长沙发布,湖南鲲鹏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湖南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湖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云创新中心揭牌。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领域,长沙用短短一年多时间,引得一众国内外知名企业及造车“新势力”扎堆入驻。

长沙究竟有何吸引力?答案就是:“硬件”配置高,“软件”也够强。

湖南湘江新区,拥有模拟场景全国最多、综合性能全国领先、测试服务全国最全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并获得“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已开通的“两个100公里”项目(即100公里智慧高速和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让长沙成为一座实践车路协同的“自动驾驶之城”。

以测试区为抓手,长沙在产业链、知识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上“五链”齐动,加速构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2019年,长沙发布了6项涉及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的管理规程,一次性为5家企业发放49张测试牌照,发牌数量一跃成为全国第二。目前,3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重点关联企业集聚长沙,包括自动驾驶环卫车、自动驾驶公交车、自动驾驶重卡、自动驾驶接驳车等多种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一一落地。

“长沙在生态、资金、市场等方面拥有足够优势,即便与北京、上海这些起步更早的一线城市相比也不落下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对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生态活力赞赏有加。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产业发展的试验场和催化剂。

眼下,长沙市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区块链“七大应用场景”,力争把每一条产业链打造成创新试验区、要素汇集带。

动能转换

产业链企业逐渐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产业链生态圈逐渐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阵地,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愈发明显。

2019年11月19日,首台“长沙产”格力大型中央空调机组在宁乡经开区下线,与此同时,长沙格力电器冰箱洗衣机生产基地项目开工。

格力“掌门人”董明珠表示,格力有个小梦想,在长沙投资实现百亿突破。未来,格力有决心和信心,与长沙携手打造智能家电产业的新高地,让更多智能家电产品实现“长沙智造”。

世界500强企业在长沙“引得进、留得下、长得好”,为智能制造“长沙现象”的形成贡献力量。

“长沙正在构建一种智能制造生态。对所有引进的重大项目,要求只有一个——生产方式必须是智能的方式。其他条件都可以谈,这个条件不能谈!”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回忆起长沙在引进格力电器时,他和董明珠谈了很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格力一定要把最智能、最先进的生产线放在长沙,而事实也正如其所愿。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智能制造转型。

这一年间,天际汽车长沙新能源项目正式开工,一条年产车6万辆、年产值13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落地;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正式开工,这个“千亿级”巨无霸项目将成为世界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的示范工厂。

长沙的“智造大军”从最初的28家,转眼扩充到了668家。

长沙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康小平表示,还要加大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力度,今年智能化改造企业总量将突破1000家。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效益提升。

走进长沙望城澳优乳业智慧工厂,一条条智能化流水线构筑起奶品生产全流程无菌环境。2019年,该工厂预计缴税7亿元,按工厂占地面积算,亩均税收将达到1157万元,可谓“寸土”产“寸金”。以亩产论英雄,成为长沙制造业企业的新常态。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绿色发展。

2019年12月2日,湖南省首家人工智能产业园在长沙天心经开区授牌。去年一年,这里已聚集30余家人工智能优质企业,迅速站上了智能经济发展的“风口”。

然而,这片智能产业的新“战场”,因为地处长株潭城市群“绿心”范围,被中央环保督察组明确要求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为了“绿心”,天心经开区以“退”为“进”,给园区来了场“腾笼换鸟”;一“进”一“退”,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成功示范、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现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

在长沙市的重大产业项目名单中,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信息安全及自主可控的“三智一自主”,已成为绝对“主角”。

近年来,长沙积极布局新兴战略领域,围绕“三智一自主”抢占制高点,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进一步融合、聚集、创新发展,打一场产业链建设攻坚战。

如,信息安全产业链上,建立PK体系产品适配申报、测试、认证全环节管理制度,已适配企业数量达到218家,同步开展适配中心云平台建设。

全面构建创新平台体系。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为企业提供智能设计、改造、经营等多层次专业服务;长沙新材料研究院、机器人研究院、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等为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华为软件云、中科云谷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目前,长沙工业云服务企业达4万余家,从古法酿造酱油到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从数字化车间总体设计到智能制造设备技术攻关,多元化的企业、多样化的需求,都能在长沙工业云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模块和服务,就像在网上逛“淘宝”买东西一样。

聚焦产业链,冲刺制高点。

1月9日闭幕的长沙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提出,长沙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使命、最核心的战略就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长沙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落地实施。2019年底出台的“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以智能制造为纲领,布局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引领、市场主体培育、开放高地构筑、优秀人才集聚、营商环境优化、载体提质升级等7大工程,清晰描绘出长沙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

一个个产业链企业签约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为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蓄能量。当前,长沙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60%是22条产业链上的企业,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由产业链企业贡献,国家级和省市创新平台80%集中在产业链上,全市新引进的产业项目90%属于产业链项目。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关键之年。推进产业建设“内学长沙”,归根结底,就是要在“脱虚向实”、振兴实体经济中保持战略定力,在勇于担当、锤炼本领中保持初心使命,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中坚持主动作为,全省上下围绕走在中部崛起前列、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使劲加油。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长沙市工信局提供)(陈文成 曹 娴 陶 韬)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