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市场闯世界

以高桥大市场为核心,高桥商圈崛起,这也是雨花商贸经济的缩影。

1996年9月3日,高桥大市场开业,人声鼎沸,人流如织。

23年的精耕细作,高桥已跻身全国第三大综合市场。

写在前面的话

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七十载春秋,湖南长沙踏着铿锵步伐。

1996年,长沙市区划调整设立雨花区,建制改革于长沙市郊区。

从位居长沙东南一隅,到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从承担城市功能的“服务者”,到引领城市开放崛起的“弄潮儿”。从1996年至今,在雨花区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努力下,特别是近年来,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雨花人把沧桑巨变镌刻在广袤的土地上。

基础设施大推进,新旧动能大转换,商贸物流大流通,民生事业大繁荣……这奋斗,有你有我;这荣光,属于你我。也许你只是普通的上班族;也许你从外地而来把小家安在了雨花;也许,此时年轻的你正在激情创业……每个平凡的你,是雨花硕果的缔造者,也是雨花硕果的享受者。

今天,我们追寻雨花巨变,只因为深刻懂得并自觉践行,万水千山,不忘来时之路!

今天,我们刻录雨花巨变,只因为深情回望才能昭示未来, 雄关漫道,竞数风流看今朝!

雨花巨变是系统而多元的。今天我们选取了高桥大市场、高升村、圭塘河等地,通过讲述背后披荆斩棘的故事,展示雨花区未雨绸缪的忧患担当,清醒判断的万丈豪情。我们期待“以点推面”,勾勒出创新创业的财富雨花、精致精美的品质雨花、共建共享的幸福雨花。

欧阳倩

开放是什么?高桥人有着自己的理解。

整洁有序的环境,风情各异的门店,琳琅满目的产品,漫步在湖南高桥大市场,总能感受到这个市场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开放气质。

来自不同地域的货物,操着各地方言的客商,有条不紊的通关工作人员,穿梭其中总能被开放的心态所感染。

不靠海、不临港,因其开放的品格、开放的优势、开放的作为,高桥已牢牢把握着全国第三大综合性市场的“江湖地位”。

市场火,不代表市场“堵”

——高品质的环境是开放的起点

1995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星城激起涟漪。长沙市委、市政府发起了建设大市场的号召,商人罗映红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主动请缨,牵头挑起建设高桥大市场的重任。

首批入驻的商户陈建林依然记得当时来高桥的样子:市场周边都是农田与水塘,可以用“荒郊野岭”来形容,唯一的主干道是二环线。

陈建林之前的门店是在五一路的下河街。“来高桥大市场我们当时也很忐忑。”1996年,陈建林面临着现实选择,下河街客户基础好,但从长远来看,综合市场往市中心涌不符合城市功能定位;搬迁至高桥?这个新建的市场有没有人气、生意能不能做起来?

“你们来,我们在租金上有政策,不会亏待大家!”罗映红承诺商户,并反复讲述优惠政策和描述未来规划。

“只要是来高桥大市场采购,每车货我们补贴100元钱。”罗映红这样吸引经销商。

带着对罗映红个人的信任,和对市场的判断,陈建林与80余户同行一起从下河街搬迁到了高桥大市场。

1998年,高桥大市场举办了第59届秋季全国糖酒交易会,交易金额高达300亿元,创历届之最。趁着糖酒交易会这把火,高桥顺势引入了酒店用品、文体用品、茶叶茶具等新的业态,高桥从单一业态走上了多业态集合的综合性市场。

2008年,在“长沙扩容,市场外迁”的大势下,长沙市政府将高桥大市场指定为不搬迁市场,以此为契机,持续投入了30亿进行全面提质改造。

市场改造后的高桥环境到底怎么样?从一个细节我们可以感知整体:经常来高桥的采购商可以明显看到,穿梭在市场的货车、面包车越来越少了。

市场越来越火,为什么市场越来越空?

——高桥形成了统仓、统配供应链模式,即由高桥大市场负责所有货物的配送。15辆统一的新能源电动货车,每天定时出现在市场,避免了货车涌入造成拥堵。今年新提质的文体用品城,更是将门面缩减,腾出3米车道,并增设停车位,乱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蜂拥而至的客商去哪了?

——随着23年耕耘,“‘高桥’二字本身就是品牌。我们客户现在都不用来高桥,直接网上或者电话下单。车少、人少,但市场交易额不减反增。”陈建林说。

综合性市场,不代表卖点“杂”

——专业化、平台化是开放的内核

一个开放的现代市场已然成型!日益活跃的市场经济,深入人心的开放理念,是不是意味着商户经营范围的广阔?

从一些商户的发展轨迹来看,答案是否定的。

对绝大部分商户而言,在历经多年的发展后,反而做起了“减法”。

李瑞凯,1999年来到高桥大市场。白手起家的夫妇俩,创业之初“什么赚钱卖什么”。李瑞凯介绍:“店里的品种也比较杂,有干货、饮品,还有些餐具。”2007年以后,开始选择专业化的运营。李瑞凯将咖啡作为主打产品,其余与咖啡相距甚远的商品一律下架。同时,注册“捷欧”咖啡商标,自主研发产品。目前,该店已和全球60多个国际品牌建立了稳定合作,客户遍布全国各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咖啡整合服务商。

“这几年,我们的产品越做越细、越做越专业。这符合一个企业的发展规律,也符合高桥大市场的趋势。”李瑞凯介绍,目前,公司已经建设了全国面积最大的咖啡体验中心,配套有商品展厅、咖啡学院等。

商户的变化,也折射出高桥大市场的变化:目前,高桥大市场形成了8个专业市场,定位更细、更准。

“砍掉”主营之外的“枝枝蔓蔓”,如何保障销量?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着电商的崛起,高桥大市场里一些批发、零售商遭遇了“滑铁卢”。

破局的根本在于平台化思维。湖南高桥大市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晓介绍,平台经济模式具有高端化、融合化的特征。近年来,高桥不断搭建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孵化平台,有效提升商品流通率。

罗晓说:“在市场主体引进方面,不是有什么就来什么,而是引进有品牌的产业、有上游资源的商户,以做大产业链发展规模,成为产业上下游资源聚集的平台。”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高桥搭建了电商平台。点开“高桥商城”网站,酒水、茶叶、服饰分类清晰,市民足不出户,也能“逛”高桥。目前,高桥商城已入驻商户4000家,上线商品6万多个,发展下游采购商3000余家。目前,高桥大市场已经累计实现线上交易5000多万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顶尖展会落户长沙,高桥大市场还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酒水食品展览会、农博会等,通过专业运营、平台对接,不仅使商户销售业绩倍增,高桥自身也逐步走向多功能融合的商贸生态平台。

吃“全球饭”、打“国际牌”

——跑出高水平开放的加速度

“从高桥出发,辐射全国,对接世界。”采访中,笔者多次听到这句话。它显示了一个综合市场的底气和胸怀。

这并非无稽之谈:2018年,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批准湖南高桥大市场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成为全国十四家之一、湖南唯一的试点市场。

对高桥的商户来说,这究竟有何“利好”?

商户刘海长回忆,1999年,他在高桥大市场租了一个小门面经营酒店用品。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他逐渐试水外贸出口。

“走普通贸易程序,时间长、成本高。”他介绍,之前他在报关之时,出口碗、盘、碟等每一个品类,都需要分别填写一张报关单,获批之后,可以按照“瓷器餐具”的大类报关,一张报关单就能搞定。

最大的“红利”莫过于增值税免征不退。以前是“出口退税”,要交了增值税,再到税务局申报退税,时间长,企业资金压力大。“现在直接不用缴纳增值税,降低了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刘海长感慨。

乘着政策春风,刘海长店里的酒杯、餐盘、刀具,从只在湖南本土销售,逐渐“飞”到巴西、阿联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刘海长的外贸出口订单超过600万元。

像刘海长这样的“出口大户”,在高桥大市场还有很多。科源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出口轮椅、呼吸机、血压计,一年拿下3000多万美元的订单;还有做仿真花的商户常涛,仅出口仿真花这一项出口额可达300万美元。

甚至很多市场之外的个体户也把目光瞄向了高桥。“以前我们个体工商户需委托代理公司结汇,如果到高桥,个人就可结汇。”一位批发商提起高桥,语气中充满着向往。

高桥有多火?从原有商户的黏性和新拓客户的热情两个维度或许能略知一二。

——在高桥大市场的8000多商户中,40%以上在这里经营了10年,其中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的商户有150多家、亿元以上的商户有300多家、千万元以上的商户有2000多家。

——今年建成开馆的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短短几月招商全部完成。株洲的服装、邵阳的箱包等,甚至是由产业协会牵头、整个产业的龙头企业入驻。“这在全国综合市场的招商中恐怕算得上‘神来之笔’。”雨花区商贸局一位工作人员说。

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

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征程上,高桥大市场蹄疾步稳、信心十足。

【关键词】

开放与经济

开放是一个区域保持生命活力的源泉。高桥大市场滚滚融通之潮流,是雨花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经济之路。

“湖南市场看长沙,长沙市场看雨花”。如今,雨花区已集聚各类大型专业市场22家。一个个市场,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勾勒出一处处繁荣商圈。

高桥商圈、东塘商圈、红星商圈、同升商圈……他们“圈”住的不仅仅是人气与财富,更点燃雨花商贸经济的激情与梦想。

【数说三产】

1981年 郊区蔬菜上市12600万公斤、鲜鱼上市56740担。鲜奶产量为392万公斤,整个郊区的社会总产值为1.77亿元。

1997年 雨花区建区后的第一年,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2.85亿元,产业结构为10.8:39.2:50.0。

2002年 雨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5亿元,为1997年的1.89倍,年均递增13.6%。此时,第三产业占全区GDP比重57.5%,在市内5区中排名第一,明显呈现大都市城区经济结构。

2007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工业增加值120亿元。

2012年 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达740亿元(含长烟),人均GDP达1.6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据6成,为主导产业。

2015年 雨花区地区生产总值迈入千亿行列,达到1018.2亿元(含长烟)。

2018年 雨花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88.16亿元(含中烟),综合实力、工业实力、投资潜力分别居全国百强区第30位、第19位、第15位,排名全省第一。

(本版图片均由长沙市雨花区委宣传部提供)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