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智慧”的园区,应该长什么样?装上摄像头、放块电子屏……这是智慧园区的“表”;大数据、物联网……这是智慧园区的“里”。长沙市雨花经济开发区在做的是“表里结合”,打造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服务平台。
雨花经开区“若干意见”的出台,回答了3个问题。
一是建设智慧园区“家底如何”?
在智慧园区建设及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雨花经开区不仅有基础设施条件、有人才,还有不少志向于此的龙头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以超常规的手段推进超常规的工作。”雨花经开区态度鲜明:设立1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场景应用、企业引培、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
他们的目标清晰而务实:到2021年,力争形成15个以上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3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15个以上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集聚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二是智慧园区“谁来建”?
雨花经开区用如椽大笔绘就出9大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工厂、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街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在“谁来建”这个问题上,雨花经开区摆脱了由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而是采取“以奖补代建”的形式——由企业出资,再由雨花经开区按比例奖励。
比如,对成功完成智能化技术改造的企业,在长沙市级补贴15%的基础上,按实际完成投资额再给予30%补贴;若获评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车间)还可进行奖励,单个企业奖补最高额度1000万元。
再比如,对智慧物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平台的建设主体,园区按实际建设投资额的30%给予奖励;对建设智慧物流、智慧街区、智慧医疗等可给予平台投资额度的50%进行奖补。
鼓励人才集聚、鼓励研发创新,也是“若干意见”的重要导向。比如,对引进人才、培养机构予以50万元不等的扶持资金;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创新获得上级认可的企业,可按研发投入的20%给与补助。
三是智慧园区“好在哪”?
智慧园区的实质是一个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企业“用得着”。企业引培、研发创新、智能车间、电子政务、网络协同……在智慧园区,企业办事快、成长快。
这个平台,人们“用得顺”。园区发展的核心是围绕人的需求,交通便、物流快、街区美,医疗水平高、教育更优质……这里是产城融合的缩影。
从这个层面看,雨花经开区的探索,不是立足于一园一区的“管中窥豹”。他们的探索,是把“智慧”落实到经济社会的每个环节,让企业和生活于斯的人们有更好的体验、更时尚的生活。(欧阳倩)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编辑:唐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