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暖心小红房是咱“最美的家”

  雨花区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不仅设计温馨,创新的“一窗式”服务更为居民办事带来便利。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雨花区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内,不仅设计温馨,创新的“一窗式”服务更为居民办事带来便利。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媛媛

“飞溅的焊花、钢筋与水泥,陪伴你走过工业文明;雅致的环境、暖心的服务,见证你成为温情家园……”手捧一杯热茶,在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踱步半个小时,社区居民陈幼萍的脑海里,有了这些词句。

昨日下午,在井巷社区定期举行的“睦邻文化沙龙”上,陈幼萍这首《最美的家》引发了大伙的共鸣。听闻晚报正在“寻找最美社区大厅”, 陈幼萍不仅以诗为证,更迫不及待带着记者边走边见证井巷社区大厅的三宗“最”:大厅位处3.4万平方米公园旁,风景怡人;创新的“一窗式”服务制,办事爽心;特设的老物件展厅、心灵花园,温情满满,“办事休闲一站式,亲切如咱家!”

暖心“小红房”服务一窗式

红砖外观的井巷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被大伙称为暖心“小红房”。记者刚一走进,一杯热腾腾的姜茶就被递到手中,甜暖的气息驱散了冬天的寒意。

温馨的布艺沙发、精巧的小茶几,错落有致的绿植占据满满一面墙,社区大厅入口处的休息区盎然春意扑面而来。精致的大厅办事台前,不再悬挂社保、卫计、社会救助、综治等多个窗口牌,两名工作人员站在“综合窗口”前笑脸相迎。

“原来8个办事窗口的工作如今被一个‘综合窗口’整合,前台‘一窗’受理居民所办事项、为群众释疑解惑,10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后台负责信息流转、具体办理。”井巷社区主任谢歌介绍,百姓办事由“一门”式变为“一窗”式,无需再跑来跑去,社区服务方式也由“专科”式变为“全科”式。

填表、递交资料,“综合窗口”前居民甄峥正在办理《就业创业证》,只花了不到10分钟就完成申办手续。“您腿脚不方便,证照我们为您送上门。”看到甄峥因右腿摔伤行走不利索,谢歌赶紧送上关心。社区打造了专门的“跑腿队”,为特殊居民跑腿补充办事资料、送证上门,成立至今已服务居民上百人。

“我家的电路今天频频跳闸,麻烦去看看。”一名居民火急火燎赶来社区大厅求助,社区物业专干带着两名水电工立刻上门。在大厅一角,一处“物业服务吧”也显得与众不同。“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如今这里不仅能交水电费,谁家遇到漏水断电难题,服务吧还有专门的维修队帮忙解决。”居民王炎清恰好赶来大厅道谢:不久前自家空调漏水影响到屋内,儿女在外地帮不上忙,她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是社区维修人员上门忙乎了半天,不仅解决了积水问题,还告知了今后的注意事项。

“有念想的家”带你寻找记忆

社区大厅有颜值有内涵、能办事能解难题,但井巷居民更愿意称其为“有念想的家”。为何这样说?沿着大厅一侧小楼梯拾阶而上,一处700平方米的“心灵花园”揭晓了答案。

隆冬时节,“心灵花园”小露台的茶梅花开得艳丽,站在露台上眺望,燕子岭公园的绿色风景尽收眼底。走进屋内,一侧摆满了书架和木质桌椅,从史海钩沉到经典诵读、亲子读物,分类明晰的7000册书籍正吸引不少居民静心阅读;另一侧的“老物件展厅”里,按键打字机、风钻、头盔、老式电表等20余件老物件整齐摆放。

井巷社区的前身,是已改制的五矿二十三冶三公司宿舍区,至今社区还居住着6000余名企业老职工和家属。在公共服务中心的打造过程中,社区并未简单地将“前半生”记忆一键删除,而是从居民中收集不少老物件进行展示,将他们根植于心的工业文化情结保留下来。

“这根2米长的钢制撬棍看似简易,当年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井下打洞前先要用撬棍击打洞壁,把已松动的岩石撬下来才安全。”70岁的吴固根曾是井下风钻工,如今更成为义务讲解员,见有年轻人前来,吴爹忙着介绍。螺旋式铁钩、风钻头……每件锈迹斑斑的工具背后都有故事,讲着讲着,吴爹仿佛又回到过去的岁月。

“在这里,居民既能获得心灵滋养,又能重拾怀旧情怀。”居民陈幼萍说。

你剪一张火红的窗花,我编一个大大的中国结,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这些天陈幼萍和一群老姐妹正准备一份特殊礼物:“自己动手制作,将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打扮得更具中国味,让‘最美’变得更加名副其实!”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胡媛媛

编辑:王娉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