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城市客厅,是市民和八方来客共享休闲时光的美好之所,更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魅力名片。五一商圈,是长沙独一无二的城市客厅。哪些赏心乐事在这发生?爱上五一商圈的理由是什么?你将感知怎样的历史芳华、经济脉动、全球时尚、城市味蕾、人文美学、文化地标……红网时刻推出系列报道《我的城市客厅》,聚焦一个正在刚毅发轫、蓄势蝶变的五一商圈,全方位呈现美景无限、魅力四射的城市客厅,唤醒它的骄傲与激昂。
凭借定王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于1997年建立的定王台书市,书写了的一部实体书店的辉煌历史。(资料图)
于定王台旧址修建的湖南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资料图)
时刻专题:我的城市客厅
红网时刻记者 田甜 长沙报道
品读长沙定王台,要慢。老街、老巷、老社区,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见,与闲坐在街头巷尾的老人聊两句,随便就能翻出一段千年记忆,时光在这里仿佛不曾流逝。
定王台为西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所筑,他运长沙米到长安,再运回长安土筑高台,每日登台北望,遥寄对母亲思念之情。定王之孝,被广为流传,所筑高台被人称之为“定王台”。
时代更迭,文化气场从未消亡
在百度地图搜索定王台,“长沙定王台书市”还是会被自动推荐,这个全国知名的书市,曾经辉煌了十余年。据报道,一个几平方米的小店,一年几十万元的收入,当时以品种齐全和打折优惠取胜的定王台书市,年发货总额超过十亿元,这是如今实体店书商们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千百年来,台废址存的定王台在繁华与荒芜之间起起落落,它就像一部没有文字的绝世好书被人阅读、由人吟唱,文化气场从未消亡。
定王台在南宋时期是除了岳麓山之外最负盛名的文化地标,词人姜夔曾登定王台,作《一萼红》。明朝,定王台陷入荒凉。清嘉庆年间湘潭人周廷茂倡众重修,定王台又勃然中兴,后又再度荒芜。清光绪五年,道台夏献云又领头捐款修复,栋字辉煌、庭园古雅,复为文人觞咏吊古之地。清末,定王台改设湖南图书馆,是中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12年,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度过了半年多的自学生涯。南北军阀战争时期被占为兵营,1938年彻底焚毁于“文夕”大火。1980年,定王台旧址上建起了长沙市图书馆,后来,长沙市图书馆迁址,带着定王台的文化基因在北辰三角洲绽放光芒……
如今,历史仍在延续,下一段辉煌正在酝酿。
通过城市有机更新,实现了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有机更新,千年记忆在“新天地”里延续
“浏城桥楚墓”证明长沙城不仅是楚南的军事重镇,也是楚国晚期一颗商贸经济的明珠。“藩后街古井”是清代建凿的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古井,不论长涝久旱,不盈不竭。1919年,毛泽东在长沙编印发行的革命刊物《湘江评论》曾在“《湘江评论》印刷处旧址”印刷。1938年10月周恩来,叶剑英由武汉来长沙,住在“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白果园程潜公馆”是程潜与中共代表商谈湖南和平解放相关事宜的接头地点……定王台街道是长沙历史遗存最多的街道之一,1.48平方公里面积内有史迹12处。
城市的有机更新如何进行?如何让这些史迹留在人们的记忆,如何让老街老巷融入现代文明?修缮历史文化古迹,对阡陌纵横的街巷进行提质改造,重塑街巷的身躯和骨骼,留住城市的血脉和灵魂,定王台街道正在打造属于它自己的“新天地”。
“很多老建筑、历史街巷格局没有变,这些都是迫切需要留住的老长沙记忆。”一直呼吁保护老街巷的文史专家陈先枢认为,这些老街在改造中蜕变为融古旧与现代于一体的历史街区,成为城市新地标和新名片,说明通过城市有机更新,能够实现旧城改造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有机结合。
以白果园至化龙池片区为例,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建筑风貌,以危房改造、拆除违建、外立面改造、完善基础水、电、气及消防设施为主,打通片区街巷脉络打造交通微循环,增加绿化广场、地下停车位,对广场公园进行提质改造……提升居民生活条件、增强商业综合实力的同时,留住了历史底蕴。
“老城区更有长沙味,就是要让历史看得见,让大家知道长沙发生过什么故事,有哪些了不起的人物,让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为自己的城市感到骄傲。”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环境的同时留住历史的文脉,文史专家刘叔华的这句话,在长沙定王台街道正慢慢变成现实。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