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巴掌田”变“千亩方” 宁乡召开深化“农田三变”工作推进会

3.jpg

5月23日,宁乡市召开深化“农田三变”工作推进会。

红网时刻新闻5月24日讯(记者 贺卫玲)5月23日,宁乡市召开深化“农田三变”工作推进会,听取全市“农田三变”工作情况,持续落实深化“农田三变”改革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部署,确保改革积极稳妥、高质高效推进。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今年2月,省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推进耕地“山上”换“山下”、“小田”改“大田”、分散变集中。宁乡将“农田三变”2025年行动计划纳入了市政府2025年“4×5”重点工作内容,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

截至5月20日,全市种粮大户30亩以上的达2913户,完成年度任务的96%。完成2024-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8.6万亩任务,并交付使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小田变大田6.8万亩,占比86%,全市田块数量由5.36万块减少到1.51万块。全市粮食年产量稳定在74万吨左右,稳稳占据湖南省第二产粮大县交椅。

“过去,我的田块零散,农机作业困难,成本高昂。现在,通过‘小田变大田’的改革,我的田块变成了5-10亩的连片田,农机作业畅通无阻,亩均成本直降70元。”会上,宁乡市花明楼镇的种粮大户杨志斌作交流发言,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他流转土地从300亩增加到1300亩,农田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粮食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升。

1.jpg

2.jpg

宁乡回龙铺镇丰收村示范田。

初夏的回龙铺镇丰收村,曾经被窄小田埂切割得细碎的稻田,如今已在农机的轰鸣中舒展成辽阔的绿毯。原来分为138丘的农田变成31丘,耕种效率大幅提升,2000米全新高标准灌溉渠系、500米标准机耕道如缎带,将原先星罗棋布的“巴掌田”织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示范田。

在夏铎铺镇,千亩连片稻田里,植保无人机10分钟完成30亩作业;金洲镇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块数量从4.8万块锐减至1.3万块,平均面积扩大3.6倍。通过创新“投融资+土地整治”模式,宁乡在山水间“造”出3231亩新耕地。最大单体田块面积达30亩,机械化率飙升至89.35%,“铁牛”下田已成常态。

这场农田革命背后,是“院士团队+龙头企业+新农人”的创新组合拳。中联重科的智慧农机驰骋沃野,湖南粮食集团的订单飞入农家,花明粮油等本土企业抱团发展,“宁乡香米”区域公共品牌正在积极申报中,将有望实现品牌溢价超30%。更令人欣喜的是,142名“90后”、21名“00后”新农人加入种粮大军,为田野注入青春活力。

随着2025-2027年新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到2027年全市将涌现30个“千亩方”示范基地,土地流转率突破75%,“确权不确地”改革试点将在20个重点村铺开。

深化落实“农田三变”与“三大水利工程”是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打基础利长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要在科学研判‘形’与‘势’中肯定发展成效,要在深入分析‘谋’与‘干’中把握发展规律,要在统筹兼顾‘质’与‘量’中提升发展效能,以‘农田三变’新三年行动计划的硬核成果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着力打造‘宁乡香米’品牌。”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表示。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949/68/1498632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