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学生学会”到“学生会学” 专家开讲核心素养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讲座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4月2日讯(通讯员 谭兴茂)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迎来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综合育人新模式,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成为重要的课题。4月1日,长沙市“开福教育大讲堂”第五期第四讲开讲,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吴刚平为开福教师带来《核心素养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围绕核心素养时代的教学改革,从知识传授理论向知识建构理论转型这一关键转变,系统阐述课程与教学的革新方向。吴教授深入解读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为教师们提供科学的教学方向。

吴教授认为,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讲授式教学转向探究式教学,教学的核心价值由“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不讲或尽量少讲内容,给学生更多机会进行学科实践,使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获取未知知识的过程,从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针对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负担重、效率低等问题,吴教授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该是丰富的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三大类。事实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价值性知识主要分别通过“记中学”“做中学”“悟中学”来实现,过去更多地强调“记中学”,那么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做中学”“悟中学”呢?吴教授提供了“做中学”与“悟中学”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教学模型,共有六个要素:课堂预习、自我检测、交流问题、教师讲解、课堂小结、针对性练习,由此教师要发出行为指令和内容指令,通过这六个要素让学生来学习本学科相关的知识系统。

吴教授的讲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实践的广度,让教师们意识到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家纷纷表示,希望能够将所学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变革,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谭兴茂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948/94/1483721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