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9日讯(记者 贺卫玲)3月27日上午,由长沙市教育局主办、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六校承办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学术研讨暨课堂展示活动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启幕。活动以“锚定五有四化·深耕品质课堂”为主题,吸引全国教育专家、实验区校代表及教研骨干500余人参会,通过成果授牌、学术研讨与跨域协作,共商人工智能时代基础教育深化改革新路径。
高位引领:授牌酒泉实验区,构建教育协作新格局
活动开幕式由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黄军山主持。长铁一中党委书记吴汉波致欢迎辞,强调学校将全力支持“五有四化”改革实践。随后,甘肃省酒泉市被正式授牌成为第二批“五有四化”成果应用推广实验区,由成果持有人刘玉岳教授授牌,标志着长沙经验从区域辐射迈向全新高度。
甘肃省酒泉市被正式授牌成为第二批“五有四化”成果应用推广实验区。
为深化教研力量,2023年组建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研究中心新聘32名兼职教研员,分别由长沙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周小青及成果持有人刘玉岳教授颁发聘书。
周小青在讲话中提出,实验区需平衡“守正与创新”“标准化与个性化”“实验区与全域辐射”三对关系,推动骨干教师轮岗、跨校教研直播等机制,构建“发展共同体”,助力优质教育资源向乡村及薄弱校流动。
为新聘教研员颁发证书。
AI赋能:破解教育痛点,重塑课堂生态
据了解,“五有四化” 主题式教学由刘玉岳教授首创,历经多年实践与推广,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已在多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中,“五有”意指有趣、有用、有理、有魂、有效,“四化”为结构化、问题化、情境化、生活化。
在主题报告环节,刘玉岳教授以《AI赋能“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实践路径》为题,系统阐释AI技术如何重构教学全流程。“从智能诊断学情到生成个性化学习方案,AI不仅是工具,更是教师的‘战略伙伴’,助力课堂效率提升。”刘玉岳表示。
江苏师范大学杨现民教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何以赋能教育教学》专题讲座中,直面“AI是否会替代教师”的争议。他指出,生成式AI的核心价值在于“解放教师重复性劳动,聚焦创造性育人”,并建议长沙依托教育大数据平台,构建“AI+教研”一体化模式,为全国提供“人机协同”教学范式。
全域深耕:六校联动展示,辐射课改成果
下午,活动在长沙铁路第一中学、湖南省地质中学、长沙市第十一中学、长沙市第十五中学、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长沙市第六中学等六校设立分会场,推出40节“五有四化”主题精品课,涵盖“AI辅助写作”“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红色文化研学”等创新课堂。来自酒泉、娄底、咸宁市通城县等实验区的教师代表表示,将结合区域特色转化长沙经验,推动课堂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
据悉,长沙市自启动“五有四化”主题式教学改革以来,已形成“校际协同、城乡联动、技术赋能”三大引擎,惠及范围广、影响效力强。下一步,长沙市教育局将扩大实验区覆盖面,推动改革从“试点探索”向“全域深耕”迈进,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