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长沙县成立长沙县大数据中心(长沙县政务服务中心),以数据和政务服务深度融合,助推智慧城市迈向3.0时代。图为长沙县政务服务大厅。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龙慧玲 夏张翼 长沙报道
打造镇街“政务+”增值化服务融合样板;强化数字赋能,让“线上数据跑”代替“企业自行跑”;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攻坚行动,免费为企业提供帮代服务……
近年来,长沙县坚持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不断深化政务“新质服务力”,打造便民利企新体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融”字当头,打造服务新模式
“杨律师,相邻的企业因无停车场,员工经常将车辆停在我们前坪,导致我们的车辆无处停放……”在长沙县泉塘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专窗坐班的专业律师热情接待了前来咨询的企业负责人。
为让企业群众享受到更加多元化、便利化的服务,长沙县始终坚持“便民利企”的服务宗旨,不断将服务触角向基层延伸,打造了一大批镇街“政务+”增值化服务融合样板。
泉塘街道探索成立司法所、派出所、律所“三所联动”机制,在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窗,由专业律师坐班服务,并将“法律服务点”延伸至20个社区和5个企业服务驿站;长龙街道打造“政务+金融”的服务平台,在星沙农商银行长龙支行大楼开设金牌“店小二”3号联盟驿站,进一步增进政府、银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
传统政务服务意义上的范围突破,为政务服务场景的塑造带来了更多新的发展可能。同时,长沙县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建设,围绕“一站式、同标准、无差别、全闭环”的政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省率先构建“5化5抓”的“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按照“5专10有”标准建立“一站式”服务专区,将原本涉及39个部门的254个事项整合为3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缩减率达到85.83%,大大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数”字开路,培育服务新动能
“本来以为方案改完后,还要一家一家部门跑,会要耗好久,没想到现在都是网上流转,不需要我们跑了,真是太方便了!”为节省项目审批时间,长沙县依托“在星沙”平台,创新方案评审模式,由“线上数据跑”代替“企业自行跑”,将规划方案评审意见反馈时间由原来的十几天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0%,大大降低报建单位办事成本。
同时,为了让企业群众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好办事、办好事,长沙县不断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数字政务大厅场景建设,打造沉浸式、交互式、便捷式24小时不打烊虚拟政务大厅,探索推进由“持证办事”到“减证便民”再到“无证惠民”的“无证明城市”改革之路。
“需”字打底,实现服务新提升
“为长沙县化解不动产‘登记难’的决心和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点赞。”2024年11月20日下午,负责三润兴苑项目办证的史女士见证了长沙县办证速度,下午3时提出申请,下午4时便完成两栋房屋、涉及45户居民的首次登记和分户转移登记。
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长沙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协同发力,大力推动所有个人抵押业务一律两个小时内办结的“小时办”服务模式,并且,将“小时办”尝试拓展到新建商品房办证领域,通过实施栋证首次登记与转移分户登记“合并”办理,受理与审核“并联”的创新模式,实现一小时办结批量业务,成为长沙县提升登记财产便利度的又一大胆突破。
企业群众的需要在哪里,优质服务就去哪里。2024年,长沙县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审批服务攻坚行动,采用“一上两单三会”工作模式,对县内重点项目上门走访,形成项目服务清单、事项交办单,开展培训会、见面会、联席会,为442家企业提供了804次免费帮代办服务。
不仅如此,长沙县坚持“内部思维”到“群众意识”的转变,不断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以企业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构建“线上+线下”宣传推广矩阵,通过高频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潜移默化改变企业群众办事习惯,不断提升政策知晓度、参与度、认可度。
回首过去,脚踏实地,收获满满;展望未来,信心百倍,砥砺前行。2025年,长沙县将继续坚持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全力打造数政融合的新型智慧城市新标杆!
来源:红网
作者:龙慧玲 夏张翼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