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检测车辆可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信号,对道路地下环境进行快速检测,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式”排查。杨欣雨 摄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杨欣雨 周宇 长沙报道
市民体检要做CT,道路也不例外。近日,长沙县开展2024年市政道路雷达检测工作,对辖区市政道路进行“全身体检”。据了解,本次主要对核心城区、快速道路等建设年限久、车流量大的市政道路进行全路段检测,检测长度约200公里(单车道),预计在12月底出具检测报告。
雷达探测
城市道路的“健康扫描仪”
在长沙县东九路上,一辆装载着蓝白色雷达检测设备的车辆缓缓前行,车上的三维雷达探测仪、GPS定位仪和测距仪协同作业,为道路收集详细数据。“三维快速检测让我们可以高效完成路面的初步扫描,精准发现‘病害’分布。”负责本次检测工作的湖南湘投检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腾建政表示,本次道路检测主要针对长沙县星沙联络线(星沙大道-捞刀河)、滨湖路(星沙大道-东十路)、星沙大道(香堤路-营盘东路)、凉塘路(东升路-东十路)、汽配城路(三一大道-申湘路)、腾辉路(捞刀河路-三一大道)、申湘路(时中路-盼盼路)、东四路(滨湖路-远大路)共八条道路进行详细检测,将为这些城市道路的“健康档案”提供基础资料。
据悉,三维快速检测是使用车载三维探地雷达系统,通过雷达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信号,对道路地下环境进行快速检测,采集基础雷达数据,工作原理类似人体做CT,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式”排查。
“通过三维数据初步锁定病害后,我们会在二维复检中做更精准的‘筛查’,全面查清路面的具体情况。”腾建政解释,二维阶段将让检测精度进一步提高,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影响路面安全的隐患。
精准复核
深入“会诊”道路的病害根源
在二维检测中,检测团队将深入“会诊”道路病害,对病害点位采用钻孔核验,以便确定病害的具体成因和严重程度。据悉,长沙县市政道路常见的“病害”包括裂缝、脱空、疏松及富水等,不同病害的成因与结构层次各有不同。例如,地下富水会使路基脱空,车辆行驶频繁则易造成路面裂纹。
针对不同病害,长沙县城管局将组织市政队伍采取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如对脱空的路基进行填充,对富水区域加设排水结构等。“这不仅是对路面的维护,也是城市建设中精细化管理的体现。”县城管局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工作人员周宇表示,确保每条道路得到高效、科学的治理,是长沙县市政设施维护中心的工作目标之一。
在2023年实施的城区道路雷达检测项目中,通过对长沙县道路进行雷达检测、复核和验证,共计发现道路病害115处:其中空洞病害3处,脱空病害35处,严重疏松病害22处,中等疏松病害36处、轻微疏松病害16处,暗井3处。“我们还会对去年检测出来的重点道路进行复检,确保道路安全。”腾建政表示。
用心护航
长沙县的“幸福道路”新蓝图
周宇表示,三维检测是整个道路检测工作的第一步,后续的二维复核和进一步核查将根据三维数据进行更精细的跟进与检测。他们将基于完整的道路检测报告,对“病害”区域开展分步、分级修复,力争以最短时间、最高效率将市政道路的“病害”消除。
“市政道路是城市的‘血脉’,而定期体检和修复就像是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周宇指出,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和科学的修复计划,将不断优化市政基础设施,为市民创造更平稳、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此次检测不仅是市政设施维护中心的重点工作,更是长沙县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务实举措。在细致“体检”和精准修复的共同作用下,长沙县正朝着“幸福出行”的目标稳步前进,为市民打造更加美好、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来源:红网
作者:杨欣雨 周宇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