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树 长沙报道
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东岸街道东瑞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建设“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为目标,探索并创新出“1+2+3”实务工作法,构建了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机制,有效推动社区治理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搭建“1个公共平台”,激发社区居民行动意识
2020年4月,东岸街道东瑞社区在街道社工站指导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芙蓉区至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社区社工室,在开展社区服务的同时,社工用优势视角充分挖掘和调动社区资源。至和社工作为东瑞社区第一支入驻的社工机构,社区居民对社工的知晓度几乎为零,人生地不熟,需要与社区居民建立扎实的服务关系。
社工通过前期走访发现,东瑞社区多元化的住宅类型以及不同的人群特征使得单一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难以满足社区多群体多层面的需求。因此,在街道社工站的支持下,社工基于前期“下沉”社区的过程与行动经验,开展为期2个月的全方位入户调研,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掌握了辖区老中青人口大致比例和不同年龄群体的文化需求,锁定了“共建图书室”“垃圾分类活动”“中小学假期实践活动”“中老年人文体俱乐部”等呼声较高的服务项目,为后续建设明确了重点和方向。以共建“萌芽”公益儿童图书馆为切入点搭建居民共同参与的平台,通过树立社区榜样人物,营造社区正能量氛围,开展多元人群服务,打造熟人社区。
培育两类骨干力量,带动社区居民参与共治
一方面挖掘骨干达人。2020年6月至今,社工根据前期走访宣传中居民们提出的兴趣需求,开展了近百场特色主题活动,逐渐引导居民认识社工、接纳社工。同时,街道社工站携手至和社工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策划各类社区服务,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巡逻、垃圾分类等30余次志愿服务,挖掘党员、居民骨干、社区能人“3类领袖”共100多名。
另一方面孵化自治组织。通过社区氛围营造、儿童友好型公共空间打造以及开展丰富的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对社工的了解和信任逐渐增强,随着参加社区服务活动人数的不断上升,社区领袖不断涌现,社工借助儿童公益图书馆平台,顺势引导成立“萌芽图书志愿队”。近三年的时间里,社工又多渠道孵化与培育了以辖区中老年健身爱好者为主力的“金霞健身队”、以辖区青年体育爱好者为主的“川海篮球队”等6支社区组织,有效培养居民骨干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意识,提升居民骨干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盘活“3类辖区资源”,构建社区支持网络
一是依托物业做优服务。社工与长城物业共建志愿服务站——“一应驿站”,并通过智能app“一应生活”形成服务闭环。“一应驿站”在线下可提供维修服务、快递存放、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多项便民服务。也能够实现线上预约服务,如借用工具、预约家政、维修、报事报修、一键呼叫网格员(物业管家)等,并可以实事查询到社区三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和本小区物业公共收益使用情况。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数字社区+政务服务+便民生活一键到位。
二是协调企业办好实事。近年来,社工联合社区党总支充分发挥统筹引领作用,充分整合辖区资源,通过联动调处,协调中交地产投入资金200多万,重建中交中央公园D1区围栏、修缮“牛津街”沿线80余个车位,协调物业公司投入资金50余万解决D4区电梯维保问题,以及“喜欢里”花园街商业门面反水、大同瑞致小学下水道堵塞等居民反映的多项民生问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社区党总支、社工有效动员和挖掘社区资源,撬动和聚合外部慈善资源,打通与社区共同体的链接路径,为有需要的社区居民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是链接商户以文化人。项目期间,在东岸街道社工站指导和东瑞社区全方位支持下,社工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盘活辖区“牛津商业街”的艺术培训资源,网罗乐器、声乐、舞蹈、健身等方面的专业师资力量,开设合唱班、民乐公益班、舞蹈班、公益瑜伽班等,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丰富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东瑞社区通过“1+2+3”实务工作法,促进“五社”要素各自发挥优势及作用,有效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能,实现多方共赢,居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刘树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