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5日讯(记者 彭超 通讯员 鲁建军)长沙是 “花木之乡”,生机勃勃的花木不仅扮靓了城市环境,也为一方经济注入活力。记者今日从长沙市林业局获悉,2024年,全市花木种植面积38.79万亩,年度销售额突破88.17亿元,产业综合产值攀升至210.31亿元。长沙花木产业持续领跑全省,稳居产业龙头地位。
近年来,长沙以推进花卉苗木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动产业从“卖树”向“卖景”转变,由“货箱经济”向“尾箱经济”转变,由“观光式消费”向“体验式消费”转变,促进“颜值”变“产值”,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长期以来,长沙花木产业存在“有木无花”的短板,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为破解这一难题,长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并引导花农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动花卉产业发展。近几年来,全市新增花卉种植面积近万亩,成功引进了非洲菊、向日葵、蝴蝶兰、玫瑰等一批市场畅销的鲜花品种,打造了长沙县安沙市政花卉基地、春华玫瑰花基地、浏阳市文家市非洲菊基地、洞阳花境植物培育基地等多个颇具规模的花卉种植基地,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
事实上,长沙花木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苗木种植和销售,而是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花卉精深加工、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一方面,发展药食两用花卉,鼓励企业开发花卉精油、香薰、花茶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依托丰富的花木资源,打造了一批集科普、研学、体验于一体的花木主题公园和花木小镇,如莲花龙洞园艺花卉谷、跳马“育景园”、柏加“大树小院”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打卡,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
花木产业要欣欣向荣,不是一味追求“高大上”,而是想方设法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卖大树到卖盆景,这些年,长沙花木产业大力拓展庭院与阳台花卉业务,推动产业从“货箱经济”向“尾箱经济”转型,积极顺应市场需求。
过去,长沙花木产业主要依靠售卖大树,目标客户多为大型园林景观工程等。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小巧玲珑的盆景,还有适合家庭种植的庭院、阳台花卉需求急剧增长。以往依赖大型货箱批量运输大树的“货箱经济”悄然降温,取而代之的是能够满足零散、个性化订单,以小车运送为主的“尾箱经济”模式。
另外,长沙花木产业也在推动“观光式消费”向“体验式消费”转型,提升游客体验。一方面,在一些基础较好的精品花木种植基地内增设花卉科普、DIY体验、文化创意等互动项目,增强市民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另一方面,积极举办各类花卉节会活动,诸如大围山的杜鹃花节、路口镇花田厝的牡丹花节、植物园的郁金香节以及湘江新区的迎春花市等花展花事活动,吸引大量市民近距离感受花木文化的魅力。
未来,长沙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花木产业高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鲁建军
编辑:余惠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