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今年湖南“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招商引资。全省各地主动走出去,大力迎进来,招商引资“春忙”正当时。
其间,长沙市望城区频频“签单”,颇受关注。
2月10日,在望城区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招商签约大会暨研发中心运营启动式现场,14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105亿元。
▲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招商签约大会。(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此前的1月3日,总投资23亿元的有为技术30万吨自然可降解新材料项目落户,成为望城新年“第一签”。
而再往前9天,20个“一特两主”产业优质项目集中签约望城经开区,总投资195亿元。
为什么好项目、大项目频频落户望城?
在望城,正日益形成产业招商的“热带雨林”式共生法则。
从“制造工厂”到“生态枢纽”,从“拼政策”到“拼生态”,从“单点突破”到“共生共赢”,一种别具特色的招商逻辑正成为望城的“旺城”密码。
【从单链延伸走向多维共生】
在望城经开区比亚迪电子二期项目生产线上,每过2.4秒,就有一台手机下线。
从2019年一期项目“牵手”,到2024年二期项目“续缘”,比亚迪电子一直青睐望城。
▲比亚迪产业园。(图源:望城经开区)
这份偏爱,不仅缘于比亚迪与望城结缘5年来形成的良好基础,更是信赖于望城对1亿台智能终端、1小时物料配送供应圈的布局。
“望城区注重规划引领,强化统筹观念,紧扣‘一特两主’产业定位和‘一江两岸’发展纽带,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望城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望城区委书记秦国良表示,望城的目标,是培育一片郁郁葱葱、生生不息的产业“雨林”。
正如自然界的热带雨林一样,现代产业竞争的本质同样是生态系统的较量。
聚焦智能终端、先进储能材料、医药医疗器械、新型合金、绿色食品5条优势产业链,望城正致力于打造“雨林生态”。
▲短短5年里,望城智能终端产业链从零基础到直逼千亿级。(图源:望城经开区)
这种模式下,望城的招商引资,不再单纯追逐单一项目,而是注重构建能够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境。
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例,望城已形成涵盖智能手机、智慧显示、网络通讯设备、智能安防、汽车电子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不仅有比亚迪电子等“头部企业”,还有大华科技等“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共同构成了“雨林”多元图景。
“比亚迪就在下游企业旁边,产出零件后,可以无缝实现镜头模块的本地组装。”比路电子(湖南)有限公司总经理阮青说。
▲望城成为企业生长的热土。(图源:望城经开区)
“物种”多、“网链”密、“养料”足,让望城成为众多企业的理想栖息地。
2024年,望城共引进项目136个,突破“双百”目标,省、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达120%,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
【从地理空间升维价值磁场】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简单来说,就是一地要出现特大型城市,必须要有广饶的地理空间,支撑其崛起为中心。
这一观点,正在湘江两岸获得新的注解。
▲大泽湖海归小镇。(图源:望城区委宣传部)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长沙已从东西向扩张,迈入了沿湘江主轴向南北扩容发展的时代。望城是长沙唯一横跨湘江两岸的城区,拥有35公里湘江岸线。
如何将独特的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价值,打造招商引资的“强磁场”?望城走了两步“关键棋”。
首先,是物理空间的重构,为招商引资提供“硬支撑”。
望城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可定制的生产要素。通过香炉洲大桥、兴联路过江大桥等跨江通道建设,东西两岸通勤时间从30分钟压缩至5分钟,打破了地理阻隔。
空间重构并非简单缩短距离,而是通过“湘江国际研发走廊”规划,将大泽湖海归小镇、望城经开区、月亮岛文旅区等片区串联为流动的“大动脉”,形成“研发-制造-消费”闭环生态。
▲香炉洲大桥。(图源:望城区委宣传部)
其次,是要素配置的革新,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
2024年9月,湘商总部基地在大泽湖海归小镇揭牌。今年2月6日,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迎来首家入驻的总部企业——永杉国际运营中心及研发中心。
从上海黄浦江边迁至望城大泽湖畔,湖南永杉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峰说:“湘商总部基地为我们吸引研发人才、助推产业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把最好的地块留给研发机构,把最好的风景留给研发人才,就是望城的决心和诚意。
▲研发中心启动运营。(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如今,望城正加快建设22.25平方公里的大泽湖海归小镇·湘商总部基地。基地自授牌以来,已成功引进30个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从单向输血转向高效协同】
在招商引资拒绝“内卷”的新形势下,“老把式”不能用了,怎么办?望城以“创新”突围。
在制度创新层面,望城持续推进“六联六促”工作机制,通过区领导联点“十个十大”项目、“五星三色”管理体系,联动全区力量,统筹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
望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蔡锋表示,望城持续打造“省时、省钱、省心”的极省营商环境,擦亮“投资望城,办事能成”的营商环境品牌,让企业家在望城投资安心、发展放心、生活舒心。
在机制创新上,望城经开区构建“五等项目”机制,推动“项目等要素”向“要素等项目”转变,获得全省推介。
“前期选址时,我们习惯性把目光放在长三角,但望城招商干部的服务意识打动了我们。”中声海洋科技集团董事长李友如回忆,在初次接洽后,望城经开区两天内就拿出了详实的项目方案。
▲湖南海创招商运营有限公司揭牌。(图源:望城区融媒体中心)
如果说传统招商是政府“单兵作战”,望城则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冲锋”的协同体系。
比如,望城率先成立了湖南首个区县一级市场化招商公司——湖南海创招商运营有限公司,在产业研究、策划对接、项目研判、洽谈签约、达产达效、企业成长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服务。
再比如,最近很热的基金招商,望城早已抢先布局,设立100亿元规模产业基金,构建总规模近200亿元的“1+8+2N”产业基金矩阵。
这种“基金招商”也折射出政府思维的变化:从“给钱给地”到“共担风险”,从“短期输血”到“长效造血”。
望城用实践证明,好的营商环境,从来不是政策的简单叠加,而是系统的持续赋能。真正持久的竞争力,生长在良好的生态土壤里。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罗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