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0到14,长沙桥“隧”我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超 谢芹 长沙报道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湘江,生生不息的母亲河。

7月5日,备受瞩目的湘雅路隧道历时近5年建设终于通车了,长沙再添过江“大动脉”。这也是长沙第一条双向六车道过江通道,以及湖南迄今直径最大的盾构隧道。

7月4日,长沙另一条过江通道,香炉洲大桥正式通车!

旭日东升,湘江上浮光跃金,长沙香炉洲大桥像一条蓝白相间的“巨龙”横卧江面,“钻石型”主塔直冲蓝天,蔚为壮观。

至此,长沙拥有14条过江通道。

在长沙,桥隧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长沙的每座桥隧几乎都在工程史上拥有姓名,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桥隧博物馆”,每一座新的桥隧诞生,都会创新纪录。

这些桥隧已彻底融入市民生产生活之中,串起全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江两岸夜景。钟鸣 摄

从天堑到通途

竣工通车的湘雅路过江通道。

长沙,因水而兴,依江而建,在享受充裕的水资源及优美的水景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水分东西,隔江相望不相见,城市一体化发展难的问题。跨江交通一直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湘江穿城而过,将长沙城割裂为东西两部。两岸人到对岸,均称“过河”。“过河”,就成了长沙这座城市亘古不变的口头禅。

1912年,黄兴在构想长沙城市规划时提出:“水陆洲、岳麓山、溁湾市一带,建一铁桥往来,则居民散布,得受空旷之气。”

黄兴这一建桥构想,却因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不止,一提出来就被束之高阁。好不容易等到1937年,军阀混战消停,长沙就乘机在湘江及水陆洲树起铁塔,开始建设湘江铁桥。可没想到,当年爆发了“七七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长沙在湘江河上建桥即化为泡影。

1972年橘子洲大桥建成后,当时长沙市放了4天假,东西南北四个区每个区的市民都安排一天时间到大桥上来参观,市民为长沙终于有了第一座湘江大桥而欢欣鼓舞。

银盆岭大桥1991年1月通车,8年后,更北一些的月亮岛大桥建成通车;2000年,猴子石大桥建成通车,4年后,比它更南一些的黑石铺大桥建成通车;2006年到2015年,9年时间,三汊矶大桥、营盘路湘江隧道、福元路大桥、湘府路大桥、南湖路湘江隧道等过江通道先后建成并通车……翻开时间轴,不难发现,14条过江通道的背后,是长沙矢志不渝在为过江交通解压。

一条湘江穿城而过,一江两岸,长沙城东西遥遥相望。有道是,过江通道通,长沙通,过江通道畅,长沙畅。

“都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但如今的年轻人已无法想象当年过江有多难。”湘江世纪城居民肖益民介绍:“我在长沙住了60多年,以前过个河还要坐轮渡,上世纪70年代有了第一座湘江大桥,后来又有了其他过江大桥,现在江底隧道都有好几条了。”

每个有江的城市都有一条跨江的梦。对于居住在长沙东西两岸的市民来说,有着最简单的梦想:期待有一天,两岸交通不再拥堵。

今日通车的湘雅路过江通道是长沙下穿湘江的第三条隧道。线路西起岳麓区岳华路,东接开福区芙蓉中路,是长沙第一条双向六车道过江通道,今后,开车往返河东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到河西的湘雅三医院只需10分钟。香炉洲大桥通车后,居住在河西的望城人想要去往河东,不需要从三汊矶大桥绕行,一桥便可直达。

“我家住河东,单位在河西,上班要过河,经常走银盆岭大桥,最怕的就是堵在桥上。现在走湘雅路过江通道,几分钟就过河了。”家住文昌阁的居民苏萌表示,真是太方便了。

“湘江上的桥越建越多,横在长沙的这条湘江天堑,成了四通八达,下可隧道钻地、上可桥梁飞天的通途了。”苏萌感叹道,未来长沙人过江将更加便捷高效,地区之间的物流人流更加繁荣畅达。

桥隧在长沙人心中,不仅是一条更便捷的道路,也是一种精神象征。

天堑都能变通途,长沙人,没什么过不去的。

从“五一路时代”到“湘江时代”

位于湘江东岸,矗立于银盆岭大桥与福元路大桥之间的北辰三角洲。

“南门到北门,七里又三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长沙,用今天的眼光回过头来打量,用“弹丸之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河西都是郊区,往东到长沙火车站的位置也全是郊野菜地,人们丈量一座城市的空间限度,用脚即可完成。

当代长沙的城市命运,更随着江流奔腾阔荡。贯穿湖南660公里的湘江是临江经济发展的“黄金带”,也是东西之间的“阻隔带”。

从1972年9月,湘江一桥通车,到湘雅路过江通道今日放开交通,跨越半个世纪,让跨江梦一次次变成现实。

如今,伴随着连接湘江两岸的大桥一座座跨越江面,一条条过江隧道次第开通,长沙城市格局由过去的“西文东市”,逐步发展到“一江两岸、均衡发展”,由此踏入“湘江时代”。

从“五一路时代”迈入“湘江时代”,从“拥江发展”到“跨江融合”,长沙城市建设一改河东为市中心,河西为次中心的传统布局,实现以湘江为中轴,河东、河西比翼齐飞的新局面。随着14条过江通道的相继投入使用,不容置疑,两岸的资源得到极大的共享。

今时今日,当我们回顾长沙的城市生长中心轴线的演变历程,究竟是怎样从“五一路时代”迈向“湘江时代”的,不妨翻开长沙立体交通网络图——从一水相隔,到一桥飞架,从单线连接,到十一桥三隧道跨江三地铁的立体交通网络贯通,湘江两岸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生长,早已亲密无间,融为一体。

随着沿湘江轴线发展的规划理念照进现实,以“山水洲城”闻名于世的长沙城不仅迅速长大,而且变得更美了。

城市逐水而居,在湘江之畔,一大批极富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次第诞生:三馆一厅、李自健美术馆、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这些富有吸引力的空间建筑,也成了长沙跻身为网红城市的一大助力。

从区域发展来看,香炉洲大桥将有效连通高铁西城、望城经济开发区、月亮岛、丁字湾等片区,进一步推动望城区形成“一江两岸比翼齐飞、河东河西联动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助力望城迈入“湘江时代”。

湘江不仅为长沙人提供水源,也一直都是长沙的经济中轴,古代,湘江航运四通八达,码头、轮船、货运不断壮大发展;现代,湘江边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湘江的发展与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长沙的城市发展进程。湘江,一面写满历史沧桑感,一面又正蓬勃发展,焕发城市活力。

从半小时到5分钟

连接湘江两岸的香炉洲大桥助力望城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作为长沙“十八横十六纵”三十四条主干道之一,湘雅路过江通道连接河东湘雅路和河西桐梓坡路,西起岳麓区岳华路,东接开福区芙蓉中路,线路全长约4.18公里。

项目建成通车后,从滨江新城驾车到芙蓉中路CBD只需5分钟,将大大减轻银盆岭大桥与营盘路隧道的交通压力。

项目总投资53.278亿元,2019年8月开工建设,建设时长近5年。

湘雅路隧道拉通后,河西市府滨江与河东芙蓉中路CBD之间的天然壁垒被打破,未来河东河西发展协同性更强。

从河西湘雅三医院到河东湘雅医院,过去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现在仅需约5分钟。

家住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的陈先生,这几天总要到家门口的香炉洲大桥边看看。“桥很漂亮,关键是出门回家都很快了!”陈先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7月4日通车的香炉洲大桥是目前湘江上跨度最大、主塔最高的独塔斜拉桥。主塔高202米,远远望去,犹如一颗镶嵌在湘江之上的钻石。大桥东起丁字湾街道书堂路,依次上跨河东湾田路、湘江北路和河西潇湘大道景观道、潇湘北路,西接大泽湖街道腾飞路。

大桥通车后,在河东经营着一家建材店的陈先生,从望城区跨湘江东西两岸原本需40分钟的车程,可缩短为20分钟左右。

不仅如此,作为坐拥35公里湘江黄金岸线、省会长沙唯一横跨湘江两岸的城区,望城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眼下,作为全国首个揭牌运营的海归小镇,湘江之畔的大泽湖海归小镇建设如火如荼。世界500强中交湘江总部主体结构全面封顶,康佳集团华中区域总部、科技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云集海归小镇,总部经济发展蔚然成势。这里也是望城区“一江两岸”片区打造的新“磁场”。

“大桥通车将有效连通望城经开区、大泽湖、月亮岛、丁字湾等片区,加快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助力望城迈入‘湘江时代’,形成一江两岸比翼齐飞、河东河西协调联动的城市发展格局。”长沙理工大学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卢毅表示。

“与沿江省会城市同体量的武汉、南京相比,预计长沙将来过江通道需求会在35条以上。”卢毅分析说,一方面长沙过江通道正在合理布局建设运行,整体过江通行效率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过江通道车流量也不断创新高,这恰恰反映出长沙区域互补、跨江融合、东西联动的生命力蓬勃强劲。

当华灯初上、城市灯光逐渐亮起,车流如梭的跨江通道成为这座城市交通的银河,一座座跨江大桥让这幅夜景更加立体。

从桥梁到隧道,不断拓展的长沙城市空间,持续扩大长沙经济发展路径。湘江依旧奔涌,而桥隧引领城市继续腾飞。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谢芹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841/97/1407284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