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湘江“科学行” 是先行疾行远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杨屾 长沙报道

仲夏时节,万物繁盛,湘江西岸,大王山下,以科学之名,迎来一场特殊的“出发”。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也明确:要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新的“科学的春天”扑面而来,需要更多“有志之士”深度参与。

7月22日上午,“全球研发 湘江出发”湘江科学行活动启动。

7月22日上午,长沙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岳麓区委书记谭勇宣布“全球研发 湘江出发”湘江科学行活动启动,来自海外名校的创业团队、青年科学家、优秀侨界企业家和学者代表齐聚一堂、走进新区。26个涉及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及大数据的优质项目将开启科创和产业的“双向奔赴”。

路虽远,行则将至,当“科学行”的含义再延伸,和国家级新区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来自海外名校的创业团队、青年科学家、优秀侨界企业家和学者代表齐聚一堂、走进新区。

一场勇往直前的先行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是湖南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关键之举。

去年8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滚动实施科技创新高地五大标志性工程,就包括建设湘江科学城、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这既是应对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态势和国内外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也是把握时代大势,立足发展所需的主动作为。

新时代,城市发展面临着强烈的危机感。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合肥等都在朝着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力。国内外的经验表明,无论是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科学城还是北京中关村,“科学新城”往往都不是散装的,而是高度集中。

集中、集成、集聚,具有极强的能量,才能呈现出澎湃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数据显示,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以全省5‰的土地承载了40%的创新平台,人才总量接近100万,成为长沙乃至湖南的优质“引爆点”,已经拥有较好的基础。

湘江科学城—湘江院士港效果图。

“先行先试”,既是为了收获别样的风景,也是一种责任担当。2023年,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战略发布地、首开启动地均位于湖南湘江新区,湘江科学城选址也位于湖南湘江新区。

一年多来,成果丰硕。新区成功引进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20余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918家,占到长沙市的90%、湖南省的48%,新区已经成为各类研发机构集聚的首选地、核心区。

一场快马加鞭的疾行

“把最好的地段留给科创机构,把最好的环境留给科创人员,把最好的服务留给科创企业”已成为长沙市发展决策中的重要共识。

如今,随着全国各地你争我赶的态势加剧,看准了就抓紧干,等不得、慢不得。

从湘江之滨,到岳麓山下;从梅溪湖畔,到大王山下……加速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蕴藏着未来可期的新质生产力。

在湘江科学城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工程车来回穿梭,18个在建项目快速推进。

在湘江数字健康产业园,泰康之家·湘园、亿达健康科技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入驻;“东方眼谷”健康产业园项目一期已竣工交付;长沙市妇幼保健院(河西新院)项目预计年内竣工。

4.jpg

湘江科创基地目前共已投资近140家科创企业,其中9家企业已上市。

湘江创智园(湘江科创基地二期)计划年底实现投用,湘江科创基地目前共已投资近140家科创企业,其中9家企业已上市。

科创平台有“研”值,亦有颜值,将带来更为坚实的科技支撑力……在不远的未来,随着湘江科学城落成,标志性建筑群将呈现层峦叠嶂、错落有致,如山枕水、连洲为城。

5.png

湘江数字健康产业园标杆项目——长沙健康医疗大数据产业孵化基地项目。

最美的风景,可以是自然山水间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也可以是科技创新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加速的新区,期望的是更多科创美景入画而来。

一场锲而不舍的远行

如果没有牛顿家乡伍尔斯索普庄园那棵苹果树,历史是否会发生改变?

科技创新,并非朝夕之功,是远行、需沉心,能做的是创造出最适宜人才“大展拳脚”的环境。

长沙市A类人才、湘江集团智库专家何泽仪在进行主题分享时,用“雨水、芒种、立秋”三个节气进行创新思考全球趋势下的个人发展。三诺生物董事长李少波则回忆起22年前的创业经历,并用“麻雀”比喻彼时的初创企业。当时的他并未想过成为“凤凰”,但如何让更多企业成为“凤凰”,值得深思。

无论是蕴藏在古老传统中“春华秋实”的美好期盼,还是“麻雀”变为“凤凰”的愿望,都离不开好的环境。

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漂洋过海的人才选择长沙、汇聚新区。

“这是一段让我感到动心、安心、开心的美好旅程。”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兼)、湖南苏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意麒回忆起2017年她下定决心归国创业后的经历,7年间全过程感受到新区从创业初期贴心的政务服务、政策支持,到产品应用推广时期的鼎力支持。

漫步湖南湘江新区,放眼望去,处处皆是风景。文脉绵延至今的岳麓山,艺术气息浓郁的梅溪湖,重焕生机活力的大王山,热火朝天建设的产业园……人文、生态、产业、科技交织,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多彩画卷。

近年来,新区持续巩固整体优势,宜居、宜业、宜游的标签愈发闪亮。2023年,新区净流入7.8万人,在新增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产业发展急需的中高端人才,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漂洋过海的人才选择长沙、汇聚新区。

人才,意味着拥有“正能量”,何泽仪带领的团队为刚实现通车的湘雅路过江通道,打造了全感知、慧决策、可控制的闭环方案。

立足于湖南科技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都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这样的“正能量”不妨多一些,好一些。

湖南湘江新区宜居、宜业、宜游的标签愈发闪亮。

路虽远,行则将至。湘江“科学行”可以是无数次探索的出发,也将是一次整体的远征,那些科技创新中鲜活的闲庭散步、小步慢跑、大步冲刺,都将为新区发展注入能量,不断改变着山水洲城的预期。

来源:红网

作者:卢杨屾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841/66/1412459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