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开芙蓉 德耀星城⑫|匠心映初心 笔下见“方圆”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嘉倪 长沙报道

在繁华的都市中心,也有安静的一隅旧地。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街道住着一位70岁的老人——黄希林,他是杨氏笔庄的第三代传人。多年来,黄希林依旧在遵循古法制笔,在一锋一毫之间,传承着百年湘笔的理念和技艺,他恪守“做笔如做人”的人生信条,专心做好每一支毛笔,并希望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

匠心制笔

图片

从最初的帮工、学徒,到如今的一代笔匠,黄希林的制笔手艺同岳父杨德富一脉相传。当年,岳父杨德富在南阳街开办“世界笔庄”撑起了“湘笔”的招牌。然而,一场文夕大火,整条南阳街几乎被毁,岳父的笔庄也没有幸免。2006年,一代笔匠杨德富去世。临终前,他嘱咐黄希林:“无论如何,‘湘笔’这块招牌不能倒,要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笔。”

每天,黄希林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到菜市场寻访阉鸡的羽毛,用来制作一种独特的“湘笔”——鸡狼毫。黄希林说,鸡狼毫取材于阉鸡颈根部分的毛,只有这里的毛柔软度好,保水性能好,吸墨量大,书写流畅。制作一支鸡狼毫笔,从选材到成品,有一百多道工艺程序,只有每一个步骤都做到精湛,才能制作出尖、齐、圆、健“四德”的毛笔来。做笔真材实料,制作严格遵循传统工艺。选料是开始,也是成败的关键。动物毛是否整齐、是否有力度,都直接影响着毛笔的笔锋的好坏。“没有好材料就做不出好笔。”黄希林说。

正所谓好笔,必有其独到之处。这制作鸡狼毫有一道工序,是黄希林将笔头含在口中,凭舌尖的敏感,吮出笔尖中不完美的笔毛。黄希林对每支从自己手中诞生的笔,都倾注了情感,“选料要精、手工要细,笔头太饱满会不收锋,太单薄则使不上力,这些都需要动脑用心才能做好。不省一工,不差一毫,这就是湘笔的特色,也是黄希林的坚持,正是凭着黄希林匠心制笔精神,才能制作出上等好笔。

君子卖笔

图片

经营笔庄十余年,黄希林帮人挑笔的原则,唯有“合适”二字。每个寻到他家买笔的,他都会先问上一句,自己写还是送人,写多大的字?若还无法判断,他便拿出水写布来,让人家蘸水试试手。笔好自然有人欣赏,黄希林对自己做的笔有自信。寻常第一次来买笔的,大多喜欢奔着价格最高的选,黄希林总是建议选合适的,先试再买,写什么字就买什么笔。“我一般推荐别人买一两支,说句实在话,我的笔好用,也就不怕别人不来买,因为好用的笔他没地方去寻。”这是黄希林秉承的“君子卖笔”的原则,“做人如做笔,认认真真做笔总不会坏到哪里去”。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书画家来说,毛笔自然是最重要的工具了。而当今要找一支得心应手的毛笔,确实也不易,市场上所售卖的笔,虽然可以用的笔不少,但是品质好的却很难找到。毛笔的缺点,多数在脱毛、散锋、掉头和腰劲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用料不佳与制作工艺不良。

2003年,杨氏笔庄做出了一件惊人之举,决定将自产的500支二号兼毫毛笔全部销毁,价值在万元以上。事情源于2003年年初,笔庄生漆供应紧张,因此改用AB胶制笔,但是,经反复测试,AB胶无渗透性,新制作的500支笔中有不少存在掉毛的情况。“这一批笔流于市上后,不掉毛的尚好说,那少数掉毛的笔会损害杨氏笔庄的声誉,而这批笔又无法鉴别哪支掉毛,哪支不掉毛,所以无论好坏,一律销毁。”当时,杨氏笔庄只是一家小小的私人手工作坊,却坚持舍利取义,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为消费者着想,为笔庄赢得了更好口碑。

如今,毛笔的使用者越来越少了,但杨氏笔庄所坚持的“君子卖笔”的传承一直没有变,无论是初学者或者是书画大咖,黄希林都一视同仁,帮他们制作称心称手的湘笔,价钱也非常的公道。不过,由于坚持纯手工制作的传统,黄希林从来不接大笔的订单。相对于金钱,黄希林更看重文化的传承。

“做好这支笔,是我这一生的追求。”黄希林说,上一辈为了讨生活做笔,尚能坚守匠心,作为我们来说,就是继承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

来源:红网

作者:张嘉倪

编辑:赵婧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747/91/12425776.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