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长沙是一座有光的城市,长沙有一群追光的人。长沙有15万名持证残疾人,他们或耳不能听、或口不能言、或目不能视、或肢体不全……但在这座有光之城的呵护下,他们用自强不息谱写了一曲曲生命赞歌。奋力追光者,终将光芒万丈!红网长沙站特推出专题报道《星城追光者》,聚焦37名励志残疾人与扶残助残典型,看他们如何成为追光者,并照亮前路,成为别人心中的一道光。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孔晴丽 实习生 谭蓓 通讯员 谭格 长沙报道
1983年,高中毕业后的赵国良毫不犹豫地选择回乡当老师。“我读书时总有同学来找我讲题,讲的次数多了他们跟我打趣说‘你很适合当老师’,当时教师梦便在我心里埋下了种子。”
因幼时的小儿麻痹症,赵国良的右腿患有残疾,尽管行动不便,但他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9个寒暑,将满腔的热情与爱恋都投入到农村教育中。如今,赵国良担任浏阳市金刚镇沙螺完小校长。
一步一印,为农村小学带来蜕变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赵国良深信教学硬件设施的重要性。他拖着脚疾奔忙行走十七年,多方筹集办学经费,使丹桂、余湾、墨庄、沙螺四所农村小学完成改造。
赵国良为孩子们上课。
2003他带领丹桂完小从阴暗、潮湿、破旧的祠堂整体搬迁;2011年,他带领完成了余湾完小扩建工程建设,成功创建了省合格学校;2017年,他调任墨庄完小,又争取教育资金500余万元,完成了学校扩建工程建设,成功创建了长沙市标准化学校;2018年调往金刚镇沙螺完小,又在一年内争取建设资金近700万元,高标准通过长沙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极大地改善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的环境。
“孩子们学习环境好了,会更愿意来学校学习。老师工作环境好了,有了地方住,就更愿意呆在这所学校,这样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动就会小很多。”赵国良说。
春风化雨,传递教育的温度
除了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外,赵国良对贫困学生和教师也尤其重视。不仅带头捐款,更到企业争取资金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为优秀老师发放奖金。为了留住外地优秀教师,他还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建设宿舍等校园设施。
在沙螺学校有一对建档立卡帮扶的双胞胎姐妹,爷爷癌症去世,奶奶身体残疾,父亲又有精神分裂症,家庭十分困难。“我印象很深,她们的奶奶第一次来学校报名时站在操场,远远的不敢过来,她说家里苦难能不能帮她想想办法。”赵国良回忆道。听完姐妹一家的情况,赵国良当即自掏腰包垫付了学费,不仅如此,为了给孩子们更多关怀,他还经常上门走访。去往姐妹家的山路本就不好走,跛脚的他,每次来回就要一个小时。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接着这一方讲台我也想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赵国良说。今年,双胞胎姐妹二人都顺利升入当地中学进行就读。
在疫情期间,赵国良也以校为家、坚守学校。他的妻子身患帕金森症和甲瘤,多年来,他拖着一条残疾的腿,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自己是个残疾人,本来要社会的资助,但是我却拥有了一份工作,拥有了一个家庭,还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我这一生已经很满足很满足了,我要做的就是回报社会、回报家人、积累福报。”
长沙市第五届”感动星城 魅力教师”获奖现场。
“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感动星城·魅力教师”.....59岁的赵国良,用残疾的身躯谱写了教育大爱,39年来始终奋战在农村教育第一线,为教育事业作出了自己全部的贡献。有着二十多年党龄的他,更是不忘初心,廉洁清正,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为农村的教育事业甘为“孺子牛”。
来源:红网
作者:孔晴丽 谭蓓 谭格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