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

1.jpg

何叔衡像 资料图片

1.jpg何叔衡同志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著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张奇涛 摄影报道

  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他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一大代表中最年长的参会者,在苏区被誉为“反腐先锋”“红色管家”。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之后,他在一次突围战中壮烈牺牲,兑现“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毛泽东对他赞誉颇高,评价道:“叔翁办事,可当大局”“何胡子是苏维埃的一头牛”。

  他,就是从宁乡杓子冲走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何叔衡。

  近日,记者来到何叔衡故居,追寻先烈的光辉足迹。同时,记者采访了何叔衡的曾孙、深圳宁乡商会副会长何斌,了解了许多何叔衡烈士的革命故事,体会其后辈秉承的优良家风。

  中共一大年纪最大的代表

  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两人志同道合成为忘年交。

  1917年7月,毛泽东和萧子昇游学湖南,考察农村时路过沙田,在何叔衡家住过三日。白天,混砖土筑的院墙里,何叔衡召集附近几十名贫困农民与毛泽东进行座谈。晚上,3人在屋里点起油灯促膝长谈,探讨中国的出路。“何叔衡盛情款待了游学考察的毛泽东和萧子昇。毛泽东在这个池塘里游泳锻炼身体。”何叔衡故居解说员指着故居门前碧波荡漾的一口池塘对记者说。

  1915年4月,何叔衡来到长沙,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何叔衡任执行委员长。

  1921年6月底,何叔衡和毛泽东悄悄坐船离开长沙,前往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45岁的何叔衡是年纪最大的代表。

  中央苏区的“孺子牛”

  1928年,何叔衡赴莫斯科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

  1931年11月,何叔衡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他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临时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部部长、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重要职务。

  何叔衡是苏区“五老”之首,当时已有50多岁,但是他不负众望,勇挑重担,勤政爱民,廉洁奉公,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赢得了苏区百姓的尊重和爱戴,被誉为“苏维埃孺子牛”。

  1934年9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上旬,中央主力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何叔衡等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24日,何叔衡一行来到福建长汀,由于行军疲劳,准备休息片刻,在烧火煮饭的过程中被敌人发现。一番激战后,何叔衡因为年纪较大,为了不拖累部队,最终跳崖英勇牺牲,时年59岁。

  两个女儿走上革命路

  1925年,何叔衡的两个女儿何实山、何实嗣在父亲的引导和安排下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1年,中共中央决定要何叔衡去江西中央苏区。临行前,何叔衡对女儿们说:“既要随时准备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也要尽可能避敌锋芒,不做不必要的牺牲。”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父亲留给女儿最后的话。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何家姐妹辗转来到延安,却没有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谢觉哉悲痛地告诉她们,何叔衡早在长汀突围战中就壮烈牺牲了。在之后的岁月,姐妹俩一直遵循父亲教诲,坚持投身革命事业和祖国建设。

  后辈传承优良家风

  在宁乡市沙田乡杓子冲,记者走近一个具有浓郁宁乡西部特色的普通农舍院落,大门上方悬挂着胡耀邦题写的“何叔衡同志故居”匾额。1876年5月27日,何叔衡在这里出生。如今,何叔衡故居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由于何叔衡婚后没有儿子,后来将侄儿何新九过继为子。何叔衡告诫他,人生在世一定要努力踏实做人做事。

  何斌目前担任深圳宁乡商会副会长。回忆起当年踏出湖南大学校门,初入社会的艰苦创业,何斌感慨道:“只要肯干,肯吃苦,就有饭吃。我一步一步从销售员干起,依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吃饭。”他告诉记者,自己秉持曾祖父何叔衡“苏维埃孺子牛”的精神,稳打稳扎,开拓创新,先后创立了多家实业公司,“我会积极为广大湘商在深圳寻觅商机,更会不遗余力地推介我的家乡。”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编辑:王娉娉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