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城湘江村变形记:从“三无”村到“三多”村

  长沙晚报记者 李万寅 朱华

  沿湘江长沙段西岸驱车北上,30分钟左右便到了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湘江村。村子紧邻湘江,凌空飞架的京珠高速复线将村落一分为二。放眼望去,一边是上千亩的油菜花,一边是姹紫嫣红的成片桃李林,夹杂在花海之中的是一排排白墙灰瓦、造型端庄的农舍。“这是我第三次来了,这个地方让人感觉很放松,可以让人放下手机,让孩子亲近自然,特别是饭菜味道好。”昨日,天气晴好,游客周曼女士带着朋友从长沙城区驱车来到这里,赏油菜花吃农家菜。她说,因为生意火爆,每次来之前都会提前订好餐位。

  “天气好的时候,游客特别多,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0多人,忙不赢。”湖南宝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丰农业”)负责人钟新强说。

  湖变 清淤改造,家门口现公园

  村子里有一个不大的湖,叫宝丰湖,绿树环绕,水质清澈。湘江村党支部书记邓志平说,湘江村的变化源自宝丰湖。

  宝丰湖过去叫苦竹湖,里面淤泥臭气熏天,附近农户的垃圾随意往湖里倾倒,湖边的堤也垮了,泥泞狭窄的小路多次让骑单车的人摔进湖中。苦竹湖见证的是湘江村变化前的难堪。那时,湘江村是一个“三无”村:无资源、无资金、无产业,导致的结果便是该村成了一个“三多”村:剩余劳动力多、闲置田地多、空置农舍多。

  出路在哪里?契机就在苦竹湖。

  需要说一个人:钟新强。

  钟新强是本地人,老家就在苦竹湖畔。只不过他早早通过自己努力,走出了湘江村,靠承建水利工程和经营餐饮公司打出一片天地,成为当地首富。2013年,钟新强回到老家,准备花百万元为父母重修老宅,却被老父亲拒绝了。钟父说:“你用这些钱把苦竹湖改造一下吧!钱再多,吃也只一张嘴,睡也只一张床,不如为村里办点实事。”

  自幼深受父亲影响的钟新强觉得父亲的话有理,便把那笔准备改造老宅的百万元,用在了对苦竹湖的清淤改造上。住在湖畔的村民杨军回忆,几台大挖机共同作业,连挖了一个多月,淤泥堆成了一个小岛,再搭桥、搞绿化、建亭子,“看,如今我们家门口就是公园。”

  从这个时候起,苦竹湖更名为宝丰湖。

  村变 盘活“三多”带动村民增收

  改造完宝丰湖后,迎着乡邻们赞许和渴望的目光,钟新强决定为村里多做点事。就这样,已经是湘煌集团董事长的钟新强回到家乡,全身心地投入到宝丰农业的建设中,并为宝丰农庄先后投入资金四千多万元。

  “村里有多余的劳动力、多余的田地、多余的农舍,我要做的就是盘活这‘三多’。”宝丰农业首先流转了当地三千多亩田地,通过钟新强另一家餐饮公司销售蔬菜瓜果,从而实现收支持平。

  “农民很朴实也很现实,你只有处处为他们着想、不让他们吃亏,他们才会理解你、支持你,从而主动参与农庄建设。”在一次协商会上,钟新强对将信将疑的村民说,“失败了算我的,成功了大家有份。”沉甸甸的诺言,彻底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钟新强将农民的田地集中在一起,当时田地流转金大多不过两三百元一亩,但他按七百元一亩补贴,还分给农民30%的股份,吸收当地农民就业,每个月每人领取两千多元到四千多元不等的工资。这样粗略算下来,农民一亩田地的收入能提高几倍。

  人变 观念刷新,民风更淳了

  宝丰农庄带动了湘江村人观念的彻底变化。记者漫步湘江村,发现家家整洁、户户干净。邓志平介绍,村里以宝丰农庄为带动示范,对全村环境和农居进行统一改造,目前完成近50%,目标是让大部分农家具有按服务标准接待游客的能力。

  “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收入两三千元。”在厨房里忙碌的村民虢应兰说,以前家里主要靠老公外出打零工赚钱,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她在宝丰农庄的指导下,做起了农家乐生意,昨日仅中午订餐就有7桌。

  “我们跟宝丰农庄一样,只做当季菜,菜是自己家种的,鸡是自己家养的。”在虢应兰的庭院里,木栅栏内种上了果树和茶花,铺上了石子路,菜地、鸡舍、休闲区功能分明,这样别致的农家庭院在湘江村比比皆是。

  除了在家搞接待,到宝丰农庄打工也是村民增收的途径之一。邓志平介绍,以前村民外出打工一百多元一天,一年三万多元收入,除去各种开销,一年到头所剩无几。如今,村民到宝丰农庄上班、在家搞接待,宝丰农庄周边村民每户每年增收四万元到六万元。

  环境美了,收入高了,民风更淳了。作为为数不多的外地人,负责宝丰农庄运营的90后杨晓韬来到湘江村三年,感受颇深。他说,有一次,宝丰农庄生意太好了,工人洗碗都洗不赢,等他忙完接待后跑过去一看,附近村民已经帮忙把碗洗了,整整齐齐放在一边……

  思变 湘江村正酝酿更大梦想

  一个农业大公园在湘江村已具雏形,但钟新强和邓志平还有更大的梦想。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柏油路改造、庭院美化、绿化亮化已经基本完成,结合望城区正在湘江边打造湿地公园,湘江村将划分成三大块,一部分为融合新康文化特点的戏乡酒村,一部分为具有体育元素的农业休闲区,一部分为原生态农村居民居住区。该村将做足戏曲文化和酒文化,做精农业休闲文化。游客来了,走到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来到现代农业大公园。

  “成立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帮助村民管理房屋和土地;成立旅游开发公司,让更多农业休闲企业加入,帮助湘江村共同发展,宝丰农业只是其中一个。”钟新强对未来充满憧憬,“到那时,家家能迎客,户户有分红!”

  3月底,全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动员部署会暨脱贫攻坚工作会上要求,要精准发力,确保实效,做好“人”的文章,增强“地”的活性,拓宽“钱”的渠道,打造“产”的特色,改善“房”的条件,湘江村的样本无疑成为会议精神的一种标准诠释。

  “将老百姓的被动参与变成主动参与,企业与村委会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信任关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是湘江村探索出来的模式。”高塘岭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凯兴说,“每个村都有先富起来的人,我们鼓励更多企业家反哺家乡,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万寅 朱华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