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卜劲文)长约500米的工农桥村巷是工农桥社区24栋居民唯一的出入口,不仅巷子狭窄,一路进去还有超过一半距离长的土围墙。昨日,记者走进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工农桥社区看到,经过提质提档,又脏又丑的土围墙拆了,巷子口建了花坛;傍晚时分,居民三五成群围坐在两棵老樟树下,远远望去,好一幅闹市区的宜居画卷。
拆除65处违建,向居民要回“空间”
工农桥社区的24栋房屋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房子很旧,路面很烂,灰头土脸,小区里到处是违章建筑,还有16户居民搭起了“空中楼阁”。去年下半年,工农桥社区纳入提质提档范围。“要想推动社区提质提档,必须下硬功夫,向居民要回‘空间’。”工农桥社区书记黄升说。
社区迅速启动宣传工作,每天通过广播不定时向居民宣传,同时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居民代表走门串户,了解居民的建议和需求,并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楼栋长和居民代表大会,多方征集意见,最终确定了居民楼栋立面改造、管网线规范整理、硬件设施完善、违章搭建拆除、休闲设施场所改造、照明设施增设、停车位改造、屋顶防水改造等多个改造项目。
24栋房屋仅拆除违章搭建就有65处、800余平方米,拆除不规范雨棚876个。8号楼栋的西边,原来让违章建筑堵得水泄不通,硬是拆出了一条路来;白马庙的废品店也改建成了供居民休闲纳凉的亭子;工农桥村巷的南边,原来的断头路被打通,与城南西路相连,居民出入更方便了。
“巷长”“园长”上岗,打理好责任田
拆违拆围、路面“白改黑”、墙面清洗粉刷、更换落水管、做屋顶防水、改造花坛、新增路灯、划上停车位……一套工程做下来,居民眼中的“家”变了模样。“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地方。”翻出以前的旧照片,居民沈芝英感慨地说。
社区硬件提升上去了,作为一个开放式小区,后期怎么维护?工农桥社区充分发挥城南路街道工委“345”党建品牌的作用,打造“党员+自治”工作模式,挖掘党员先锋带头模范作用,让社区直管党员认领“责任田”,成为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前沿地带。如今,社区的每一条街巷,每一座花坛、亭子,每一个庭院,都是党员们的“责任田”,他们是“巷长”“园长”“亭长”“院长”,是这一小片区域的责任人。每天,“巷长”“园长”们不定时对所辖区域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对接和处理。
党员们上任后,社区的群众也自发参与、帮忙,社区有了更多的眼睛发现问题,形成了合力共管的氛围。大家都说,提质提档改善了人居环境,居民的观念也“提质”了,社区旧貌换新颜。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卜劲文
编辑:王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