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李广军 通讯员 刘汉光 林佳妮
四周高山林立,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人均耕地不足0.7亩,所产粮食仅能果腹;数千亩楠竹直插云天,却产生不了一分钱的效益;全村人与外界接触,仅靠一条不足三米、悬在半山腰的破旧水泥路……这就是省定贫困村——宁乡县横市镇关圣村留给人们的印象。
从横市镇出发,约15分钟即来到铁冲水库大坝。一条修在水库右侧半山腰上、弯弯曲曲向大山内延伸的破旧水泥路,即是关圣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道路。由于正实施路基拓宽工程,原本破旧的水泥路面泥泞不堪,落石遍地。
5公里的路程,车子摇摇晃晃地行了20多分钟,才到达四周群山耸立的关圣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村部是一座灰瓦白墙、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建筑,里面会议室、卫生室、阅览室一应俱全。右边是一个宽阔的广场,装了一圈的健身器材。
村支书李奎告诉记者,村部是去年争取县里支持,按标准统一规划建设的,“原来一直蜗居在关圣村小学,条件十分艰苦,现在搬到新村部,大家精气神都足了不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真正让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精气神更足的,还是那条2016年启动提质改造的关圣路。
投资400万元的入村公路今年9月通车
“这条路狭窄陡峭,之前还经常有石头从山上坠落。”联村干部、横市镇人大副主席喻亚雄说,关圣村往宁乡县城方向仅一条与外界连接的公路,只能供一台车单向通过,所以一旦会车,或者遇上落石塌方,车子就动弹不得,“前两年的一天我到村里办事,仅仅相隔几分钟,山上就掉下来一块几吨重的大石头,惊得我一身冷汗。”
“从横灰公路到村委会全长约5公里,但宽仅3米,由于年久失修,路面已经破败不堪,各种事故也时有发生。一条又窄又陡又破的公路,怎么能承载得起村民脱贫致富的梦想呢?”2016年初,作为扶贫后盾单位派驻关圣村的长沙市公路局干部袁志坚说,在他到村任第一书记的首次村民代表大会上,大家就把对入村公路进行提质改造作为最迫切的要求提了出来,大家说,一个村如果一条好路都没有,怎么能脱得了贫?
群众的呼声,就是驻村工作队努力的方向。袁志坚和村委一班人对公路沿线进行逐一踏勘,很快确定了道路提质改造方案、线形、投入等,并通过市公路局、市粮食局、宁乡县卫计局三个后盾单位筹资,一条投入400万元的致富路提质改造项目正式启动。
记者了解到,关圣入村公路全长5.2公里,双向5米宽水泥路面,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项目2016初启动,目前除了铁冲水库段因路基需从20多米的山崖上拓宽,正在紧张施工外,其他段路基工程基本完成,今年9月份将全面完成硬化。
贫困户组建茶叶合作社成致富带头人
“路修通后,山里的特产运得出去,外面的物资运得进来,我们对脱贫致富当然有了信心啊!”看到原本狭窄破落的入村公路在一天天变宽,关圣村村民姜全良欣喜不已。这个昔日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如今一天到晚泡在自己的茶园和烟叶地里。
记者见到姜全良的时候,他正顶着日头在烟叶地里劳动,汗水顺着他的脸流下来。见到记者,他一脸的笑,看得出来,他是累并快乐着。
腼腆的姜全良今年43岁。由于家有四兄弟,人多地少,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一家人长年挣扎在贫困线下。由于家庭贫困,他到35岁才娶妻生子。在外漂泊多年打工,他也没挣下什么钱。去年,他在袁志坚等支村两委的积极动员和相关专项扶贫资金的支持下,成立了宁乡天水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茶园100多亩,有20多名村民加入。“我们采取的是‘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为贫困户无偿提供种植种苗和种植技术,统一调配农资和机械,茶叶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和销售,与贫困户实行利润分红。”与此同时,姜全良还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发展其他产业,今年又种了30多亩烟叶和10多亩辣椒。他把村里的贫困户组织起来,在自己的茶园和烟叶地里做事,开的工钱还不低,“长期的3000元一个月,短期帮忙100元一天。去年光是工钱我就开出去4万多元呢!”全组的种养业发展得红红火火,姜全良也得到了群众的肯定,去年底他被全组群众推选为村民小组长。
雪峰组贫困户刘正桃居住地群山环抱,一年四季山花烂漫。驻村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为他制订了发展养蜂产业的脱贫措施。去年以来,他由30多箱蜂已经发展到目前的120多箱,成了全村第一养蜂大户,目前部分已经开始收蜜。目前,全村像刘正桃这种丰收在望的养蜂专业户达到70家。记者在该村采访时,看到绿树花丛中,到处都是嗡嗡飞舞的蜜蜂。
袁志坚介绍,入村公路提质改造一启动,村民们脱贫致富的热情明显高涨,围绕楠竹外运、竹笋加工、高原蔬菜、生态油茶、观光旅游等做文章的产业竞相兴起,村民们的脱贫致富之路一如入村公路由3米拓宽至5米,也越走越宽了。
扶贫故事
村民自发送来感谢信
在关圣村村部的会议室里,记者看到了一张大红的感谢信。
“感谢长沙市委、市政府,长沙市公路局、市粮食局、宁乡县卫生局全体领导……一年来你们对贫困户无微不至的关怀,嘘寒问暖付出了辛劳,送来了温暖和关爱……”平实的语言、一笔一划的工整字迹,可以看出,这是村民对扶贫干部发自内心的感谢,也反映了众多贫困户的心声。
宁乡县卫计局下派干部、关圣村精准扶贫工作队员熊正洪告诉记者,这是关圣村老年协会送来的。
“回首2016年,村里一大批原本困难的乡亲,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扶和自身努力下,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已然不再是昔日的贫穷面貌。目睹这一切,我们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关圣村老年协会会长王国仁告诉记者,国家扶贫政策在关圣的全面落地和工作队的辛勤付出,使穷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也看到了广大村民在环境的改变中越来越自强的变化,“所以我们协会自发制作了锦旗,并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工作队,感谢他们所做的工作。”
“这是对我们最好的褒奖。虽然我们因忙于访贫问苦、谋划脱贫而牺牲了和自己家人团聚的宝贵时间,但深感意义非凡。”熊正洪觉得,摸清底子、掌握实情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带着责任、倾注感情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和重点,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是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源泉和动力,“愿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采访手记
拓宽的不仅仅是路,还有信心
到关圣村采访的当天,村部热闹非凡。当天,由扶贫后盾单位长沙市公路局邀请来的市科协、市林业局的专家们也来到这里,实地研究如何因地制宜进行产业扶贫和提高产业造血脱贫功能;宁乡县旅游局的相关专家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为关圣村的旅游资源如何包装开发进行调研把脉……
关圣村位于沩山风景区,原有“一殿两寨三盆四十八庵”等文化古迹,土生土长的李奎对当年关圣殿的盛况依然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关圣殿是个四合院,主体是一栋两层楼的木结构建筑,周围古木森森,林荫重重,当时的乡政府、供销社、卫生院都在里面办公。后来,关圣殿遭到破坏,目前虽然已经进行了重建修复,但面积已经不及之前的十分之一了。
李奎说,由于村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连建一栋房都要比外面高出40%的成本,那时的日子几乎看不到希望,所以一些人索性破罐子破摔,导致越过越穷,越穷越懒,且形成恶性循环。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贫困家庭看不到希望。而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入驻,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结对帮扶人员始终把“扶贫先扶志”放在工作首位,让村民在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变、致富产业的兴起,以及就医就业就学方面的深度帮扶中,感受到温暖,激发起信心,体会到勤劳致富的光荣。
“有了大家齐心协力的帮扶,我们的信心更足了。今年村上将继续进行产业扶贫,实施好竹笋两用项目、辣椒种植项目、蜜蜂养殖产业……”在李奎充满信心的讲述中,在村民淳朴而快乐的笑容里,记者能读出这一股脱贫致富的志气,而这,正是关圣实现全面脱贫的关键所在!
贫困村档案
村情简介
横市镇关圣村位于宁乡西北部山区,宁乡、桃江、安化三县的交界地带,海拔600米以上,面积24.2平方公里,辖24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742户2668人。
扶贫亮点
关圣村山地面积占全村面积的90%以上,无集体经济、无主导产业。当地融入美丽乡村和全域景区建设,发掘“一殿两寨三盆四十八庵”等传统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走三产融合、旅游兴业之路。
扶贫目标
关圣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8户854人。2014年至2016年脱贫69户154人,2017年拟脱贫249户700人。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广军 刘汉光 林佳妮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