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东风吹雨,小寒初生,在小寒节气过后的第一个周末,第23场诗会如约而至,1月7日,潇湘诗会之二十四节气“小寒•养生”主题诗会在长沙九芝堂中医馆举行。走过了春分又走进芒种,走进立秋又走过冬至,这一次,诗友们把目光转向自己,伴随着阵阵浓郁的草药香,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也与心灵和诗歌对话。在最冷的节气里,诗友们裹着一身寒气一脚踏进一个温暖的“家”,捡起散落在时光里的“养生秘诀”,吟诵一首吐露心声的诗歌,抬手俯身,把健康与美好抱了满怀。
人融于自然 中医药写下的千年韵律
走进九芝堂中医馆,楼顶“潇湘八景”的水彩画赫然映入眼帘,二楼角落里“二十四节气养生馆”安静地陈列着,每一个节气抽屉中都藏着一张专属的养生配方。这家以传承中医药文化为己任的“老字号”至今已经延续了368年,行走其间,仿佛连空气里的草药味都变得厚重。
“春三月发陈,夏三月谓蕃秀,秋三月容平,冬三月谓闭藏……”四楼的中医药文化大讲堂内,潇湘诗会的诗友们齐聚一堂,正聆听着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九芝堂中医馆荣誉馆长易法银分享养生知识。“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从春到夏,从秋到冬,不同的气候对应着不同的养生之道。”易教授说,“中医养生的核心之一,就是顺应变化,与自然相融。”
“冬养生/减点咸/增点苦/正对路……”岁暮寒冬,诗友荣斌朗诵着由其岳母原创的《冬养生•三字经》,与众多诗友分享冬季养生的诀窍。漫长的时光里,中医药文化经历着赞誉与质疑,却始终不掩其光华,如今,乘着袅袅墨香,又再度为人们美好健康的生活引航。
延绵数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诗会现场,诗友朱艳红朗诵着《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流黄/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塘……”各种中药名字串联起的诗歌,完美地抒发出诗人的思念之情,也引发了现场诗友们抢答药材名称的热情。九芝堂总经理郭彩虹说:“今天的诗会,就是中药文化与诗歌文化最完美的结合。”
高朋坐满座 诗歌里凝结着深情真意
偌大的会场,不仅有药香萦绕滋润着身体,更有一首首诗歌给予诗友们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共鸣。“我 关闭耳朵的大门/让心静静行走在/墨香的天地/在每一首诗的隧道里/钻进 钻出/这个隧道 没有黑暗/每一行诗句/都在暖白的底色中/展现不同的景象 色彩/如同列车驰过的/田野 山峦。”诗友谢红诵读着自己在出差途中写下的作品《诗的隧道》,字里行间都是在诗歌里徜徉的舒畅快意。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诗会现场,诗友黑石朗诵着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姿态闲适安然,仿佛道出了所有诗友的心声:高朋满座,何陋之有?
已经走过32个春秋的潇湘诗会就像是这样一间“陋室”,不断变化的活动地点,却始终集聚着热心、热爱诗歌文化的“诗歌义工”们,彼此分享,彼此传承,彼此陪伴。作为2018年的第一场诗会,本次增加了一个特别环节——为诗会里8位优秀的“义工”摄影师们颁奖。诗会总策划、诗人胡述斌说,“过去一年,我有无数的感怀、无数的感动、无数的感激。在我们的舞台上,有80、90岁的长者,也有4、5岁稚嫩的孩童,有人盛装登台,也有人常服表演,他们让潇湘诗会成为一个充满诗意的、温暖的家。”
对诗歌的热爱让潇湘诗会的诗友们聚集在一起,彼此的陪伴让同行的路变得美好而温暖。诗意盎然之中,美好的希望也在寒风里开出花来,诗会的尾声中,诗友路琳、雷烨、周青梅诵读出最真挚的祝愿,“我希望/一生都有朋友相伴/喜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长/我希望,相知者能相爱/相爱者能相知/有相怨,无相恨/人间太平……”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编辑:唐飞飞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