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年答卷,长沙县乡村振兴成色足

图片1.jpg

走进长沙县广阔农村大地,一条条“畅、安、舒、美”的“四好农村路”穿过一片片金灿灿的稻田,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宋彬彬 摄

红网时刻通讯员 宋彬彬 熊冰俏 长沙报道

十年发展,日新月异;十年变化,沧海桑田。

十年间,一条条农村公路修到了村头,通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情景成为历史;十年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948元增长为2021年的40781元,翻了一番有余;十年间,粮田、苗圃、果园交相辉映,勾勒出了一幅宜居宜游、产业兴旺、有声有色的喜人景色……

如画美景背后,凝结着长沙县在阔步“率先打造三个高地,建设现代化示范区”新征程中的魄力与智慧。站在新起点、迈向新征程的路上,长沙县以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为主线,创新实干,勇攀新高,实施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顾长远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图片2.jpg

图为金井镇金井社区井溪美丽宜居村庄。章帝摄

农业更强 构建现代都市农业新格局

金秋时节,稻谷飘香,走进长沙县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平均身高”2米的巨型水稻迎风而立,沉甸甸的稻穗卷起千重浪,形成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展现了长沙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气象。

去年9月,长沙县成功在此举办第四个全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领域40名院士,13个省、自治区农业相关嘉宾及专家齐聚“种业硅谷”,共谋国之大者,共庆“三农”盛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将镜头对准星沙大地,展现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稻花香里话丰年,三湘首善庆丰收。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是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六化”“六好”定位,深入实施特色强农、科技强农等六大强农工程,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生动实践。

十年光阴,长沙县扛稳粮食生产安全重任。去年粮食播种面积达113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84%,新建高标准农田4万亩,持续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强引擎”,稳步构建了农业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长沙县积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培育建设万亩花卉产业园近3000亩,积极构建花、文、旅“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格局;“湘丰”“金井”两大茶业集团相继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称号,“长沙绿茶”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茶产业挺进全国十强。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十年里,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吸引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中心、中国种子协会、湖南农科院等16家国内顶尖农业科研院所,隆平高科、希望种业等90余家种业企业进驻;隆平高科基地、湘研种业基地、袁氏种业等相继落户春华镇,去年7月,湖南省“省级特色小镇”名单公布,“种业小镇”春华镇榜上有名。

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一条百花齐放、朝气蓬勃的“一区两带四基地”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正在星沙大地铺展延伸。

图片3.jpg

茶农们埋首忙碌,指尖飞舞,一篮篮茶尖散发出丝丝清香。章帝摄

农村更美 绘就美丽生态宜居新图景

错落有致的房舍、干净整洁的道路、勤劳朴素的村民……走进美丽的塅港屋场,春华山村塅港组村民陈伟抱着刚从城区回来的外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自从春华山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女儿几乎每天都带着外孙从城区回乡下住。”他说,“天天能抱到外孙,倍感幸福,真的要感谢党的好政策。”

通过创建联片、经验联学、规划联同、资源联合、干群联智的春华“五联”共建美丽乡村模式,春华山村从曾经有名的臭水沟华丽转身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春华山村的变化不是个例。开慧镇制定“党建+‘五零’”示范户十个“一”、十个“无”评价标准,并结合红色文化做好“内涵”升级,不仅房前有花园,屋后有菜圃,且“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个小镇”的温暖局面正在这片红土地生动上演……

去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示,长沙县青山铺镇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长沙县春华镇春华山村荣获“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多年来,全县成功创建5个省级、32个市级、36个县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并获评全省人居环境整治先进县,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

这些乡村的变化是长沙县集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长沙县去年全年完成无害化厕所改造5400户,新建农村公共厕所10座,实现农村旱厕全面清零、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行政村公共厕所全覆盖。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多网融合”模式,完善农村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共铺排“两河七口”截污治污项目192个,对17个镇(街道)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大力推进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和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了农村人口聚居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全域推进160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打造了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典范。

图片4.jpg

春华镇万亩粮食生产基地里,沉甸甸的稻穗层层摇曳,处处涌动着金色的稻浪,农民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章帝摄

农民更富 集体经济激活乡村新动能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回望脱贫攻坚征程,长沙县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4584户129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2个省定贫困村全部摘帽。去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长沙县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这份成绩单,绘就了星城大地全面小康最亮丽的底色,夯实了乡村振兴最坚实的基础。而成绩单的背后,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的有力探索。

春华镇春华山村塅港组72户村民以股东身份,筹资72万元成立长沙春渡水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全组的山、塘、田共122亩,通过完善设施、举办系列活动,让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旅游饭”。

果园镇新明村以“长沙有机谷”项目为平台,探索有机农业生产、加工、营销全产业链融合以及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全县推广销售平台,培养乡村主播、推行直播带货,加快助力集体经济增收,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突破300万元。

金井镇湘丰村依托湘丰茶业集团,构建“村企共建共营”土地流转模式,激活农村“人、地、钱”资源要素,做活茶产业发展文章,打造“一街带五园”观光旅游体系,一三产业融合促农增效致富。年接待游客量超3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到130万元,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的共赢局面。

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发农村内生动力,长沙县着重盘活农村资产资源要素,出台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等相关政策。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07亿元,经营性收入为4547万元。收入达到25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6万元的村(社区)共计145个,完成率达100%。初步完成开慧镇开慧村、锡福村,长龙街道湘峰村、茶塘村的村社分账试点工作,对村级账目规范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且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获评“2019中国改革年度案例”,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十年来,长沙县乡村振兴脚步铿锵有力,乡村面貌日新月异,“三农”发展力量磅礴,农业更加优质高效、农村更加美丽宜居、农民更加文明富裕。未来,长沙县还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高起点全力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标杆区。

“非凡十年”大事记

2012年 袁隆平院士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2014年 长沙县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15年 长沙县农机工作获湖南省七个“先进”。

2018年 长沙县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

2019年5月10日 长沙县人民政府印发《长沙县加快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18—2022年)》。

2020年 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021年2月25日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沙县对口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4月30日 在湖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长沙县农业农村局获评湖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1年5月8日 长沙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2021年9月20日至23日 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南主场活动在长沙县成功举办,全国农业领域40名院士,13个省、自治区农业相关嘉宾及专家齐聚长沙县。

2021年12月2日 长沙县被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表彰为“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22年 累计10位农业院士在长沙县建立工作基地(工作平台)14个,其中院士团队工作室2个、创新中心1个、科技小院5个、研究基地6个。

见证者说

如今的仙人市村,美丽屋场建设好了,环境变好了,游客也多了,村民还做起了餐馆和农庄,足不出户就能有收入,乡村振兴这条大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

——黄兴镇仙人市村村民 邹斌

这十年,我们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粮食生产,夯实“国之大者”根基;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加快“四高”示范基地建设,发展院士农业,增强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以品质提档为契机,全域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农业主体集群化、数字化发展,实现产业生态、管理智能、要素集约,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和农村居民收入“双增收”新模式,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十年来,长沙县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古老的乡村焕发现代的魅力,让困扰多年的“三农”问题就此破局。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正在变成现实。

——长沙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石争

数说发展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2012年的92.9亿元上涨为2021年的149.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从53.2亿元上涨为106.6亿元。

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从2012年的76.3%上涨为2021年的82.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5948元增长为2021年的40781元。

2021年,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为1.07亿元,所有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5万元。

近十年播种粮食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总产保持在10亿斤以上。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3.3万亩。

来源:红网

作者:宋彬彬 熊冰俏

编辑:彭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2/09/23/1186402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