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礼明(左)正在用手机拍摄受旱稻田的情况,并现场问诊旱情,为农户抗旱止损支招。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摄
“老夏,已连续提水灌溉四天,旱情得到初步缓解,苏蓼垸万亩水稻终于‘解渴’!”21日上午,收到望城区茶亭镇农技站负责人徐胜利发来的消息,老夏紧皱的眉头得以舒展。一向爱死磕的他,此刻还来不及缓一口气,又向徐胜利抛出了新问题,“倒种春目前生长情况如何,千万要紧盯水源,并在灌溉的基础上快速提苗,与时间赛跑!”
老夏全名夏礼明,是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市粮食生产“四高”试验示范办公室负责人。今年7月以来,长沙连续出现高温晴热天气,市农业农村局派出4个指导组分赴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指导抗旱。作为深耕“三农”战线的技术尖兵,老夏勇挑重担,走马上任新岗位——市农业农村局抗旱指导组第二组组长。战高温、斗酷暑,抗旱是苦差、累活,可在老夏的朋友圈,比烈日骄阳更火热的,是他对本职工作的热忱。
精准研判,他跑在旱情前头
“早稻增产增效良好,但干旱可能是影响一季稻和晚稻产量的最大因素。”老夏的预判比旱情来得早。今年7月初,在长沙“四高”试验示范区早稻测产时,这与后期旱情持续发展情况高度一致。
准确预判,抢占先机。夏礼明迅速建群,并先后组建了“长沙种粮大户群”“长沙种植业管理工作群”,全市主要种粮大户和种粮经营主体都被他拉入群内。这两个工作群,也为后期长沙精准递送气象预报、防旱抗旱指南奠定了基础。用种田大户高帅的话来说,“每天只要群里瞄一眼,就能知晓最新防旱、抗旱信息,成为指导生产的硬杠杠。”
旱情就是命令!今年8月,夏礼明提前结束了休假,迅速切入到紧张的工作模式中。“早出晚归是常态,每天八九个小时全程在路上,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驾驶员杨露军眼中,老夏一看就是经验老到、准备充足,他的行头里,除了草帽和防晒套袖,还常备了两身换洗衣服,这是老夏多年深耕农村一线“磨”出来的习惯。“头顶烈日,脚踩旱地,热得汗流浃背,老夏在宁乡换了一身衣裳,在望城衣服湿透了,又重新更换了一件。”让杨露军印象深刻的是,一天八九个小时的行程,老夏全程处于紧绷的状态,不是在用手机记录旱情,就是在向种田大户传授抗旱保苗技术,或者与当地负责人沟通会商调水方案,只有在吃饭时老夏才能放松片刻。
精准指导,他的脚下沾满泥土
开弓没有回头箭!连日来,夏礼明带领指导组直奔一线,追踪旱情走势和旱情发展“足迹”,并带头将指导反馈会开到了田间地头。
“有没有水源?”“目前趋势还能保灌溉多少天?”“周边水库现在水位多高?”
……
作为一名“老三农”,老夏深知农业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当务之急是将损失降至最低。一向目标明确的他,把目光锁定在如何引水上。
旱情告急,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河村兴辉生态农场,眼看附近有水源,却苦于无电可用,农场负责人彭兴辉急红了眼。得知情况,夏礼明协商镇、村负责人现场办公,并提出了“特事特办”的原则,请求电力部门支持。不到24小时,电力部门便上门为彭兴辉排忧解难,为种粮大户“送电上门”。
望城区茶亭镇大龙村历来是防汛大村,如今部分田地却成“水泥坪”,农户为水源争得面红耳赤。老夏深谙农民对于灌溉引水的渴望,当场提出要“一把锄头看水”,要多源头引水、更要精准用水,把每一滴水都用到关键处、用到“刀刃”上。
“到了田里,才有具体的抗旱方法。没有到现场,就没有发言权。”夏礼明用脚步丈量旱情,对“田间工作法”孜孜以求。连日来,他带队奔走在旱情告急的各个乡镇,并对水稻、中药材、蔬菜、水果基地受旱情况分别提出了抗旱技术措施。 搭上互联网+快车,夏礼明借力抖音、视频号、朋友圈等传播渠道,发布抗旱工作案例、农业抗旱技术指导等,帮助农户找技术、找方法,收获了众多粉丝的点赞。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编辑:彭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