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击的“小巨人” | 天仪研究院:6年放25颗卫星的“中国星”

编者按:有一群企业,体量不大,但志存高远,身怀绝技,独步江湖,被称之为“小巨人”。在长沙,“小巨人”如众星拱月,深耕各自领域,在业界跑出一匹匹黑马,成为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耀眼的光芒。红网长沙站推出系列报道《进击的“小巨人”》,走访多家省市“小巨人”企业,探寻它们的实力与潜力。

gaitubao_微信图片_20220420151445.jpg

位于长沙高新区的长沙天仪研究院。

gaitubao_微信图片_20220420151452.jpg

“海丝一号”拍摄的河南新乡西部受灾区域合成孔径雷达遥感影像。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中国制造的一颗卫星能有多小?10KG!在中国,一颗卫星从制作到升空最快要多久?4个月!长沙天仪研究院给出了这样的奇妙答案。

在落户长沙的6年间,已实施14次太空任务,成功将25颗卫星送入太空。天仪研究院研制的雷达遥感卫星在轨运行的已有2颗,而中国在轨运行的雷达遥感卫星不到10颗。

放眼全国,这一组数字所展现出的实力,目前在国内民营航天领域遥遥领先。

2020年12月22日12时37分,由长沙天仪研究院参与研制的“海丝一号”卫星搭载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它是中国首颗商业SAR卫星,也是中国的第一颗平板可折叠卫星。它仅有185公斤、厚度仅7.5厘米,但能实现聚束模式米级分辨率、有源相控阵天线的能力。不受时间和恶劣天气条件限制,获取全天时、全天候的二维高分辨雷达数据。

今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境内的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并引发局地海啸。火山爆发后,由于互联网和通讯一度全部中断,汤加全国“失联”。为探究灾情影响,“海丝一号”SAR卫星直接穿透云雾的成像优势,第一时间对该国首都努库阿洛法等重点区域编制应急观测计划,为灾后救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此前,国内商业SAR图像均采取海外高价采购模式。“中国如果没有遥感卫星,需大量采购德国,意大利公司国外数据,1幅卫星影像数万元,‘海丝一号’升空后,这个价格可大幅下降”。长沙天仪研究院副总经理吴兴贵介绍,在长沙天仪研究院,70%的员工都是研发人员。经过多年的探索,天仪研究院在卫星上的星载计算机、电源管理模块、测控通信机等关键部件都实现了自主研发。

今年2月,天仪研究院又成功发射了我国首颗商业组网雷达遥感卫星“巢湖一号”。卫星入轨不到一周时间,就精准、高效地获取了首批图像,图像信息丰富,达到了国际轻小型C波段商业雷达遥感卫星的最高分辨率。“它在空间能主动成像,用于水文地貌,国土执法,海洋生态等应用,覆盖行业十分广泛,雷达遥感卫星市场前景广阔。”吴兴贵说。

据悉,长沙天仪研究院正在研究平板卫星空间大尺寸折展,高精度姿控等关键技术,如果成功能大幅降低卫星成本,有利于批量制造卫星。“我们就是用工业化手段让卫星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便宜,性能越来越好。”吴兴贵表示,“今年以来,企业已成功发射2颗小卫星,全年计划发6到7颗卫星,未来有3到5年有再发射96颗卫星计划。”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彭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2/04/20/1114169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