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口冷链食品入长要“门当户对”

3月10日,长沙首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式投入使用。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3月10日,长沙首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式投入使用。 邹麟 摄

工人穿着防护服装卸货物。

工人穿着防护服装卸货物。

消毒喷淋形成的水雾门在阳光下呈现七彩炫色,冷藏车鱼贯而入,停放在月台的车位上,等待完成消毒、采样和查验后,由搬运工人卸货送入冷藏库。3月10日,长沙市首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正式投用。这个位于望城区的红星北盛进口冷链畜禽肉类集中监管仓(以下简称红星北盛集中监管仓)在投用首日,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5台冷藏车通过“湘冷链”预约入库,统一进仓查验、消杀和检测的食品有325吨。这些食品在集中监管仓经核酸检测合格领到出仓证明后,将进入长沙市场进行销售。

“物防”

货车门无缝对接集中仓仓库门

望城区园区路上的湖南红星北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入口处,新增了一个通道,通道上方蓝底白字写着“长沙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

“品名、报备时间、企业名称、报关单编号、检验检疫证号……”通道入口处工作人员拿着一张打印纸核对登记入场大货车的信息。“这是9日以前预约报备入库的货车信息,我们要一一核对,并登记入场时间。”工作人员介绍,许多货车在9日晚已赶到冷库附近,10日凌晨4时左右,一辆“苏B”牌照的冷藏车成为入仓的第一辆汽车。

在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实践中,集中监管仓有利于对进口冷链食品统一消杀、统一核酸检测和集中监管,形成冷链食品的闭环管理。截至2022年2月8日,全国28个省份共建成869个集中监管仓,湖南省内包括长沙、岳阳、怀化等地将建12个集中监管仓。

长沙市加快推进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的建设,规划建设3个集中监管仓,其中红星北盛集中监管仓在2月底启建,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建成投用,成为长沙市进口冷链食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第一道关卡。

红星北盛集中监管仓的使用面积总计1.06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进口冷链畜禽肉类的集中监管。记者看到,与普通的月台开放式管理不同,此处长约50米的月台用隔离板进行封闭,只留了5个卸货口。每个卸货口上醒目地标示着“消毒、采样、查验、赋码”字样。入仓的冷藏车将车门对准卸货口进行上下货。

胡晓军师傅驾驶的“苏B”牌照车是正在等待卸货的冷藏车之一。他是9日晚从深圳运货到达该集中仓附近,10日上午入的仓。此行运送的货品是进口自丹麦的猪大骨,总计有27吨。谈到集中仓修建带来的变化,他的最大感受是改变了物流配送的路径。“以前,为了尽可能用足车辆空间,我们在出发地经常要从多个库房收货拖货,到了长沙后则按照货主给的单子,辗转在几个大批发冷库间分货、卸货。”胡师傅介绍,这一次他运送的货物从深圳的集中监管仓拖出,到长沙的集中监管仓下货。他将货车门无缝对接两个仓门的过程称为“门当户对”。

“人防”

入仓人员实施“14+7+7”全封闭隔离作业

在进口冷链食品上外防输入方面,监管部门强调的是“人物同防”。红星北盛集中监管仓的“人防”,一方面是加强对外来人员的防控,所有入仓车辆的司机在预约时要备齐“两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进入集中仓前要接受查验。

另一方面,重点是对封闭区作业人员的防控。记者看到冷库旁的两层小楼张贴着“人员隔离区”的标识,湖南红星北盛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杨滋润介绍,小楼是工作人员的集中隔离区,可以同时满足60人的日常生活居住需求。该集中监管仓对于人员采取“14+7+7”的分批轮换管理模式,即工作人员入场封闭工作14天后,在集中隔离区隔离7天才能出仓,回到家后还需要隔离7天。

记者透过监管仓指挥中心的玻璃窗口看到,4名工人穿着全套的防护服,正将货物一件件地从冷藏车上装卸至拖车上,再运送到冷库库房里。肖克国是首批进入集中仓工作的15名工作人员之一,负责装卸工作。在7日该集中仓试运行时,他就进入集中仓作业。

长沙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周志辉介绍,长沙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财政补贴、联合监管的模式建设、运营集中监管仓,在阻断进口冷链食品“物传人”的传播风险方面夯实了硬条件,监管部门将强化集中监管仓的运行规范、管理精细,形成责任明晰、组织严密、无缝衔接的工作体系,确保集中监管仓高效有序运行。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