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村民日子富起来 浏阳市端里村通过盘活产业“强筋壮骨”

  脱贫户胡显福在生旺种养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脱贫户胡显福在生旺种养专业合作社上班,每月工资3000元。 陈飞 摄

12月17日一大早,扒了几口饭后,浏阳市大瑶镇端里村脱贫户胡显福骑着电瓶车出门了。虽然上班的地方离家不远,他还是习惯了早到。穿上工作服、全身消毒后,精神头十足的他进入工作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按月领工资,脱贫户生活有奔头

按点打卡,按月领工资,胡显福是浏阳市生旺种养专业合作社的一名工人。几年前,身患糖尿病的他还在为生计发愁,如今,搭上新型村级集体经济“顺风车”,越来越多像胡显福一样的村民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通过一人就业实现全家脱贫。

胡显福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他每个月工资3000元,一年收入超过3万元;手脚勤快的妻子也闲不住,在花炮厂打零工补贴家用,一年收入有1万多元。用胡显福的话来说,“不再靠天吃饭,每天只要安心上班,收入就有保障,幸福稳稳的。”

脱贫户端牢“饭碗”,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几年前,因妻子患病,家住端里村东山小区的胡利明成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不光要带着妻子四处看病,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沉重的生活担子压得他喘不过气。靠着他在鞭炮厂里打零工,一家人勉强维持生计。如今,他已甩掉了贫困帽,当起了保安,每月可领取一份固定工资。热心肠的他还主动揽下“小区管家”的差事,认领了联系71户村民的跑腿活,每周二他雷打不动地开展民情大走访,将森林防火、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关乎村民福祉的信息传递到村民家中。

“脱贫攻坚‘扶上马’,乡村振兴‘送一程’,利明如今也是领工资的人,腰杆硬了,底气足了!”说起胡利明一家的变化,58岁的村民胡贵同充满感慨。

带头搞种养,村集体腰包鼓起来

端里村地处浏阳南部区域,属于人多地少的山区村,2014年被认定为省定贫困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279人。几年前,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鞭炮筒子加工和农业生产,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巴掌大地方,没有足够的开发空间,没有广阔的发展余地,加之交通闭塞,这些‘先天不足’成为制约村民致富的瓶颈。”村民没有致富的门路,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大瑶镇相关负责人说,以前的端里村,“嗒嗒”的机器声从家家户户敞开的大门中传出,裁纸机、制筒机、捆筒机不停运转,鞭炮筒子加工成了不少村民唯一的营生。

转型来得比想象快。近年来,这种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的庭院经济受到冲击。“2016年,端里村有近500户村民从事花炮相关产业,受花炮市场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影响,超过30%的村民已陆续退出。”浏阳市政府办公室派驻端里村第一书记傅强告诉记者。

“不走单纯依靠‘输血’的老路,要走依靠自身‘造血’的新路!”支村两委果断决策,端里村将目光瞄准了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的突破口,决定率先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搞养殖,让村集体腰包鼓起来、村民日子富起来。

推行“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端里村站到了创业“风口”。2016年6月,在贫困户期待的眼神中,浏阳市生旺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选址于海拔460米的箬坡岭林场。插上“互联网+”翅膀,山货飞出大山,合作社生产的鸡蛋在多个电商平台上线并进驻长沙多个超市销售,线上、线下热销。

“每天产出近2万只鸡蛋,年产值超过400万元大关,这是当之无愧的致富‘香饽饽’。”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前三年村上78户建档立卡户享受了分红福利,如今收入主要进入村级集体腰包,还带动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村里有了集体企业,贫困户有稳定收入,这些年,仅端里村东山小区就增添了20多辆小车,大伙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端里村从省级贫困村脱贫出列,这些变化,村民胡贵同看在眼里,“迎来乡村振兴的美好时代,期待有更多惊喜发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钱娟 孙彬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