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城里城外都是城,这是一座什么城?

红网时刻记者 谭忠欣 长沙报道

湘水之畔,麓山之下,有一座特别的城。

这里,湖湘文脉绵延赓续,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这里,创新生态就像一处“涌泉”,那些实验室里的“奇思妙想”正加速转为现实生产力,“写在大地上”的论文越来越多,把科技创新“从0到1”的距离缩到最短。

这座城就是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以下简称“大科城”)。记者发现,这座城城里城外都是城,没有围墙,没有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断用城里“最强大脑”赋能产业发展,架起科技成果、科创要素与市场应用间的“供需桥”。

图片

▲岳麓山下,一个科创产业新高地正加速崛起。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省人民会堂隆重开幕,张庆伟同志代表第十一届省委所作报告中指出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为湖南成为“原始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诞生地、重大创新平台的重要集聚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接地、一流创新人才的重要汇集地”贡献智慧和力量,这就是大科城的使命。

专做“孵化器”,不做“二房东”

图片

▲科创、文创企业集聚后湖艺术园。

不同于一般产业园区的“招引经济”,大科城拥有重点高校院所7所,“两院”院士33名,国家杰青66名,科研人员2万余名,省级及以上平台216个,众创空间、孵化器33个……如何瞄准庞大的科创资源库做好“孵化经济”,才是关键之关键。

多年来,一些诞生在这里的科技成果,或“养在深闺人未识”,或“墙内开花墙外香”,没有将科创种子转化成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创动能。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究竟有多难?

“难就难在怎么把科学理念、发明创造,通过无数次实验验证后,再经过放大,变成新产品,还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这每一个环节都是缺一不可。”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李启厚如是说。

“在实验室的设备中生产出最终产品,有科研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懂包装、懂财务、懂营销,从样品到市场还需要资金、人才的加持。”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公司先进材料研究所所长涂飞跃介绍。

“大科城就是瞄准当前产业链需求,聚焦技术攻关和孵化转化的堵点,通过牵线搭桥、盘活资源、集聚要素、精心服务,当好穿针引线、引育赋能的角色,让科技种子‘出得来’‘长得好’‘留得住’!”大科城管委会党工委书记刘亮告诉记者。

图片

▲在大科城中建智慧谷园区,一个个“科技种子”正在竞相生长。

近年来,大科城积极释放“政策红利”,向上争取中央、省、市各级政策40余条,补位出台专项政策12项,每年兑现资金约2亿元。

精心培育“服务产业”,构建“政务服务+专业服务+活动服务”生态体系。截至目前,引入专业服务机构15家,实现审批事项前移下放85件,开展专业服务1200余次,解决高校、平台、企业反馈问题300余项。

持续强化“金融磁场”,落户全省唯一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服务平台,与8家银行实施投贷联动协议,设立各类基金9支,基金规模达13.5亿元。

深入开展“人才引育”,发放人才服务卡800余张,建成研究生联培基地450余个、人才公寓近800套,新增长沙ABCD类人才32名,推出人才周周沙龙等人才服务项目。

为了做好“孵化器”,大科城以“极致服务”为原则,不断充实着科技种子生长所需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坚定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服务“国之大者”上勇挑重担,在推动创新发展上走在前列,在培养造就人才上当好表率。

城里“筑金窝”,梦想“结硕果”

日前,落户大科城中建智慧谷的湖南比邻星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获得来自大科城麓山科投公司的千万级种子轮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人才招聘、营销网络搭建。比邻星科技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智能机器人和机器视觉专家王耀南教授,在智能机器人、机器控制等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而这次融资将为创始人周博文博士和他的伙伴们的科技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图片

▲红枫基地及“红枫计划”项目代表签约。

时针回拨至11月16日,大科城“红枫计划”暨“麓山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颁奖签约活动上,50个“红枫计划”拟投资项目和20个“麓山杯”获奖项目脱颖而出,获得近2.1亿元各类资金支持及大科城“投资+孵化+服务”一体化的全周期孵化培养。长达半年的比赛,吸引了来自长株潭高校师生、校友的1582个项目 “麓山论剑”。

一个个极具成长性的新项目、新企业不断落户,大科城为他们筑起了孵育梦想的“金窝”。

图片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

2017年以来,大科城先后建成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中建智慧谷、5G加速港等园区16个;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成功探索“一校一基地”模式;创新打造两单(科创资源清单、责任清单)、两库(项目库、人才库)、一平台(“联盟”平台),收录成果1476项,技术需求747项,入库人才8940名……随着孵化转化要素的加快集聚和高效利用,大科城的“孵化经济”效应持续彰显。

目前,张尧学、罗安、柴立元、王耀南等10余个院士项目相继落户;湘江树图区块链、特种玻璃、航天金刚石等10余个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接连入驻;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授权12857件,科创企业6597家,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268件,技术合同交易额超60亿元,连续3年增速50%以上。2020年,大科城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大科城的人才优势、精心服务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有很大助益。”接到家乡的“橄榄枝”, “湖南伢子”龙凡毫不犹豫地将自主研发成果“Conflux树图区块链”带到了大科城。项目落地过程中,他频频为大科城良好的科创生态点赞,为家乡人“敢为人先”的魄力而自豪。

图片

▲“湖南伢子”龙凡将自主研发成果“Conflux树图区块链”带到了大科城。

“大科城是科技创新资源汇聚的高地,更是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催生的乐土。”大科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予武表示,大科城将持续释放辐射效应,让更多成果结出“硕果”,更多成就走出“城门”。

打开“科技城门”,赋能产业发展

企业有需求、行业有痛点、产业链发展有需要。有了科技成果、有了创新技术,大科城积极探索打通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5月20日,大科城面向全国首次发布3个工程机械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拿出真金白银,吸引全国业内专家开展技术攻关。“前期,我们深度走访了省内工程机械龙头及重要零部件企业,搜集到核心技术需求26项。”大科城成果转化部负责人介绍,针对全国各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大科城都将全力“搭台赋能”,将科技成果向“城外”输送。

据了解,今年,大科城组织召开高校、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8场,实现多项高校技术成果与企业需求“手牵手”;主动对接宁乡高新区、望城经开区等12个重点产业园区,通过探索“飞地科创园”等方式,进一步打开“科技城门”。

图片

▲大科城面向全国首次发布3个工程机械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

在宁乡高新区微纳坤宸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看到不同形态的复合材料,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家耀直呼:“在这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大有可为啊!”据了解,这些材料都是中南大学范景莲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将重点解决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等重大工程用超高温材料“卡脖子”工程。在范景莲看来,大学里的实验室小、局限多,科研成果要走向产业化,还是需要“走出去”,找到合适的空间承载和运营模式。

放眼全国,中国第一台海底深孔取芯钻机“海牛号”,中国第一台中低速磁浮列车,全国目前最大推力运载火箭……一张张科技名片都闪耀着大科城智慧;山河智能、博云新材、长远锂科等一大批知名企业都携带着大科城科创因子,走向世界大放异彩。

用科技赋能产业,专注做好科创经济,充分释放辐射磁场,大科城就是这样一座城。时至今日,大科城里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正深度融合,空前庞大、覆盖广阔的科技城脉络愈加清晰。

接下来,大科城将循着“致力打造硬核科研平台,致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致力培育一流科创企业,致力构建最优创新生态”的发展路径,继续写好强力抓攻关、强力抓转化、强力抓平台、强力抓人才、强力抓保障“五篇文章”,奋力争当长株潭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的“领跑者”和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高地的“主高峰”。

来源:红网

作者:谭忠欣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1/11/27/1046819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